日書隨筆

微光/琴娜.杜普洛

jo6ej2j4qj3.jpg

  雖然是繆思奇幻館出的,可是我還是覺得這本書的調性比較偏(少年)文學,而非奇幻小說。反正《微光》所屬的BeTween書系的三不原則之中也有個「根植於奇幻而不止於奇幻」的原則。
「除了微光市,四面八方都是無盡的□暗」
  小說是以「建造者」開頭。緊接著跳躍著進入了微光市241年。這之間的頁數不多,所以很容易的,讀者便知道微光市的存糧距離「見底」不遠了。果然,之後便有杜恩,十二歲大的先知對著市長說微光市並沒有繼續繁榮,而接下來的章節,匱乏的情形越來越嚴重,停電的次數□加,人心開始惶惶。這樣的氣氛掌握的很好,也合理甚至是促使主角們因著自己的信念展開探索的旅程。之中她們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最終總歸是克服了那些困難。而後像是亞當和夏娃一般,被舊世界「放逐」(或是主動的逃離?)進入了新世界。


  故事的主角是莉娜與杜恩,兩個十二歲的小孩。但讀著讀著卻很難相信他們才十二歲而已。這兩個主角之中,莉娜的主角性又高過杜恩。讀者是通過她和她的生活去了解微光市,相同的,也是通過她去了解什麼是「善變的」人性。
  固守在微光市內的市民們並非不想穿越未知的□暗地帶,但他們的嘗試並不成功。他們的燈總是只能掛在燈柱上,他們甚至不了解電是什麼。他們有發電機,但不明白它的原理。感覺上很像《死亡之門˙龍之翼》中矮人掌握的「匡啷轟隆」。他們修理匡啷轟隆,但卻不懂得他的原理。而因「匡啷轟隆」能夠自行修復,甚至還演變出一種宗教。這給我的感覺是影射科學與迷信科學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看了會覺得好笑,但日常生活之中,卻時常可以看到這種「好笑」的情況上演。
  微光市民過的是一種怪異的儉樸生活:所有市民在十二歲從學校畢業之時都會被分配到工作,當場可私下交換,或者三年後不滿意和不適任工作的再行調換。一個蘿蔔一個坑,人人有工作,有薪水。杜普洛並未詳細解說微光市內的經濟體系。我們只知道他們有貨幣,但感覺起來似乎很少用到,因為每個人需要什麼,都是去和倉庫管理員說,再由工人拿來。而倉庫裡的東西是哪裡來的?沒有人曉得。傳說中,是「建造者」所拿來的。但傳說到這裡也就斷了。
  而由於兩百年來坐吃山空,燈泡和罐頭都漸漸匱乏。資源匱乏之下,使得貪婪與濫權一一出現。原本應該公平分配糧食的倉儲員,想著「一個罐頭還是給一個人最好,多了人只會打架而已」然後開始中飽私囊;原本應該要找出對策的市長,卻躲在地下室中靠著賄賂吃的肥滋滋;原本應該按照檢舉舉發市長貪污瀆職的警備隊員,卻轉而接受賄賂成了共犯集團。很明顯的,故事瀰漫著對權力者/權威從信任到背離的破滅感。而這種破滅感是少年時期部分的苦惱來源。你原先相信的世界碎裂了,甚至於反咬你一口。這時的選擇只有服從或反抗。
  主角選擇了反抗。藉著到達了新世界,擺脫了匱乏,也證成了她們的反抗並非只是無理取鬧。
  《微光》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更是一本很好的少年小說。杜普洛將少年會碰到的問題濃縮在莉娜與杜恩的遭遇之中,像是友情的破滅與新生、對權威的質疑與背離、離開熟悉的原生家庭等等。另外,兩人的背景或許也反映了目前社會上多的是隔代教養(莉娜)與單親家庭(杜恩)的問題。
  除此之外,它也加入了些哲學上的意義,而讓人覺得衍生無盡。例如微光市深處地底的設定,加上後來目睹「真實之光」的莉娜和杜恩又找到洞口觀望故鄉,發現「微光市一直在地底,不只地底河道。」與將「有新世界!」的信息傳遞回市內,無不有著柏拉圖洞穴譬喻的影子。於是它同時也接收了柏拉圖現實與理型的對比,而顯得涵義無窮。
  這樣的設定,更可以拓展到以微光市喻地球。地球的四周同樣是一片空無,而我們不正是「在□暗中的那點微光」嗎?
  微光市的人們接下來會在「星火村」遭遇到什麼呢?我很好奇。
  最後,提一下封面是滿腦袋畫的。他的畫風真是多變,我超喜歡的。只是,出來的還有莉娜的小妹妹啊,沒畫出來有點可惜呢。書名設計的陰影和插圖有配合到,這一點很棒,也讓人讚賞設計者的用心。
  補上今天想到的。書裡以溫室主任為引子,在書中三不五時的提出「神奇的生命」。猜想這應該會是星火村的主題吧。


謝謝Amber,已經改正了;p
長到這麼大還寫錯字,真是不好意思(羞)XD


在〈微光/琴娜.杜普洛〉中有 1 則留言

  1. SECRET: 1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雖然已經改行種田,但是,但是。
    是「繆」思,而非「謬」思暑潤B :p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