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說,像是很典型「女性」與「冷硬」的作品。
故事情節很冷硬派,而主角免不了受到的恐嚇、必須灌下的酒、臨時的機智、與熟識的警方做些小對抗與少不了的艷遇幾乎正是傳統冷硬派的標準元素。因而,使得維艾˙華沙斯基與其他冷硬私探不同的地方,大約就是在於「女性」這一塊。
讀起來,這本小說的時代氣味很濃厚。或許是因為裡面瀰漫著工會與維艾的思考,因而顯得相當容易辨認。看序言,或許能明白這樣的氣氛是其來有自。而了解背景後,再讀派瑞斯基的故事,本來就已經清楚的構圖就更加的清晰。那些飄出的氣味也不再像是空中樓閣。那就是她的生活,也就是她醞釀出來的思考。
我很喜歡派瑞斯基的序言。她毫不遮掩的宣告並堅持自己的寫作觀點。但時移事轉,過往可能會困擾讀者,無法享受「完全的娛樂」而必須擔心小說的政治/社會觀點這種事,在當今的社會來說應該已經不構成困擾了,至少對我而言。
派瑞斯基(意圖)讓維艾不僅只是女性版的男性冷硬派偵探而已(但有些時候我仍是會忍不住懷疑)。她添加了些現代女性依舊會在意、會關注的事,也加上了些不是所有人都有的特質。而這些也使得維艾更加真實、特別。她辦案中不忘抱怨自己攝取了太多澱粉、持續健身跑步以讓肌肉適應疼痛、一臉花紫的出現在約會對象面前、快狠準的言詞等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這些可以說是她的個人特色,卻似乎也可以說成很多冷硬派偵探的特色?
與傳統冷硬派相比,我能找到的最大不同,應該算是角色的性別配置吧。在《索命賠償》裡,感覺上,女性所扮演的角色與人數幾乎合乎了這世界的男女性別比--甚至有點超過。而她們的角色也相當多樣化,有學生、醫生、偵探、富家女等等,不再只有花瓶/蛇蠍/幹練女強人的固定形象。世界稍稍平衡了點,雖則我們的偵探仍是得和《舞劍士》中的迪一樣,努力的證明自己。
最後要推第四章的章名--「嚇不倒我(與工會同在)」--這真是太熟悉的流行語啊,忍不住微揚的嘴角。
最近看書似乎不管怎麼轉都會轉到女性主義上。不過這可真是個叫人頭痛的東西,怎麼想,都不覺得我在唸完佟恩後就能全盤的把握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