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一把雨傘給這天用/威廉.格納齊諾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我想我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在某個時間之後我就能看《一把雨傘給這天用》,就能一直持續不停的聽陳綺貞,而一段時間過去之後這些便會徹底的被我拋諸腦後,像是柏油路上蒸發的水滴。


  讀《一》的時候我逐漸焦躁了起來,對於那種自眈自溺的思緒太過熟悉以至於感到噁心,那樣專注於自身的軟弱與感覺,察覺自己所察覺的後設察覺(以及隨之而來的無窮後退的後設察覺),再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思緒更能讓自己沈溺,也再沒有什麼能像這樣在層層自覺後激起厭惡的波濤。
  《一》就是個層層逼近的察覺。「我」察覺了一切,自我的尷尬不安與邊緣,自我的自尊與鄙惡,自我的軟弱與一無可取,同時察覺了其他人所展現出來的可喜與可悲,以及那樣的可喜可悲在自我意識中所掀起的漣漪,「我」就這樣行走著,徘徊於童年的記憶、戀愛的記憶以及生活,不斷下墜而後反彈上升的生活之中。
  而《一》的陰鬱氣氛其來有自,除了□國個性的嚴峻聯想,最主要仍來自「我」回想起的故人的生命,皆是一連串不堪的滑落:曾經想當演員的,成了律師事務所的接待員;曾經想當攝影師的,淪落到百貨公司試擦香水打發日子;曾經熱血的革命青年安穩的待在三流報社成為中產階級;曾經滿懷理想的教師受不了惡魔般的學生而提前退休。他們都曾經夢想過,因而自那夢想上摔落也就更加的令人感到陰鬱--尚未不堪,只是陰鬱。
  到了中段,《一》漸漸有趣了起來。「我」在蘇珊娜公寓發表的那份談話不僅引起了在座客人的興趣,我也聽的興味盎然。臨時瞎掰出的記憶與體驗中心倒也真像有那麼回事--更重要的,也的確成了那麼回事。「我」成功了:想出一個點子,人們願意花錢來買。儘管「記憶術」被「我」大加嘲諷,然而記憶與體驗中心的點子必竟走在成功的路上。
  你永遠無法預測什麼樣的狂想會成功。也無法預料世界會如何捨棄你,一如你鄙視它。
  格納齊諾最終仍是讓「我」踏在逐漸上升的邊緣,而非對照組的迅速沉淪。是的,我幾乎想對書中的「我」這樣呼喊:你的恐怖想法是真的,希墨斯巴赫是代替「你」失敗的人物,希墨斯巴赫的工作就是為「你」展現出失敗的真面目,展示被拋擲而下的悲慘。
  所以感激吧,你還有鞋,你還有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