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藍火星/金˙史丹利˙羅賓遜(4/30)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終於邁入最後一部《藍火星》。這次,書頁上不再有紅色的墨水劃過,也不再有書籤夾在書頁之中。面對《藍火星》,反而有種全新的感受--或許類似登陸首百初次踏上火星時的感覺吧,那全然未有人跡的星球。


  《藍火星》是火星地球化的最後一步。火星開始有了大海,人工製造的大海,近乎淡水但會慢慢變鹹。乾枯的紅色地表不再只有紅系色調,而生物圈也出現了。北極熊與企鵝共處極區,加上麋鹿、耐寒植物與魚群,混亂而豐富的景觀如苔蘚般漸漸的佈滿火星這個紅色岩石的世界。而自治甫成立,百廢待舉,憲法與細則的訂立讓書頁之中充滿了爭吵辯論的聲音,最終逐漸調和成單一的旋律,一個展新的火星體系於焉成立。
  上半部主要著重在新體制的建構上,羅賓遜花了許多篇幅用以解釋他所設計的政經模式。看來相當的吸引人,然而依照我這個舊地球頭腦的思維,無論制度吸引人與否,總不可能達成如羅賓遜所描述的執行率。
  在敘述體制的過程中,羅賓遜穿插了火星使節團遊地球的場景。安排了三個舊地球人:瑪雅、米歇爾、薩克斯,與一個火星人奈加進行一趟地球之旅。米歇爾對普羅旺斯的思鄉情懷,及其遊覽,與奈加的思鄉及遊覽恰巧成為對照,而米歇爾的懷舊與瑪雅、薩克斯的毫不眷戀亦成強烈對比。
  後半段則集中描述第一代移民的凋零與他們所面臨的記憶力喪失與猝死問題。瑪雅的記憶力喪失越形嚴重,米歇爾對此憂心不已,而薩克斯則決定開始研究是否有方法可以避免記憶力的喪失。此段中間夾雜著與地球可預期的衝突,與登陸首百在年逾兩百後的興趣所在。
  或許是因為整個故事即將完結,所以「第三次革命」給我的感覺是太輕易就被化解。而登陸首百仍佔據著重要的發言位置(亦即,第一代、第二代移民仍佔據重要崗位),而未有內部矛盾似乎不太合理--雖然已經以出生率下降來解釋火星人口壓力的解除,但世代間的矛盾與人口壓力似乎不見得有關連。而薩克森一出馬,記憶藥就出現,也未免太強悍了。或許可以期待找回記憶力的薩克森再接再□,解決猝死之謎?!
  《藍火星》的空間描寫,也遠遠超過《紅》與《□》。在《藍》中,人類不僅移民火星,更移民至太空間無數的小行星。金星與水星,乃至於海王星都有火星人與地球人前往開墾。羅賓遜使用了形形色色的科技描述來告訴讀者如何將這些星球「地球化」。並於其中夾帶著火星大黨黨魁賈姬的政策謀略運用,及對火星第四代的享樂主義做了摹寫。《藍火星》中也首次有確實的同性戀者出場(儘管只是路人),羅賓遜在此所用的形容詞相當有趣:「(令人欣慰的)」。那樣的括弧,與其說是描述,或許更像是某種宣示。彷彿意圖彌補火星三部曲中僅僅出現異性戀,而缺乏同性與雙性戀者的景觀。羅賓遜在火星上設計的制度,雖然意圖屏棄父權制與財產制,但被描寫為熱衷權力的賈姬,與其女、第四代的官能享樂主義者佐兒的結局,一個遠赴異地,一個因乍現的同性愛慾而死亡。而在基本上維持單一伴侶/家庭形式的登陸首百則安享晚年,兩相對照之下,很難不令人聯想到某種父權式的懲罰。
  火星三部曲--特別是最後的《藍火星》--之中一些篇章令我聯想到勒瑰恩的《□暗的左手》、《一無所有》與雪莉˙泰珀的《通往女人國度之門》。感覺上,羅賓遜很努力的想要把當代重要的議題來個通盤探討,但這畢竟太龐大,因而有許多部份無法很深入的描寫。羅賓遜對「性/別」議題與「當代思潮」的描寫或許就是其中的兩個例子。
  羅賓遜另有短篇《火星人》(”The Martians“),但不曉得要何年何月才會去看了。


tags:烏托邦、火星殖民、地球化工程、外星人、夏日傳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