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犯罪專家/絲毫

Photobucket
  懶得打一遍《犯罪專家》的故事內容,借小芳的敘述如下:

《犯罪專家》以檢察官和警方人物做為主要角色,與之對比的是「犯罪專家」一角和□道勢力。內容描寫一位刑事檢察官藍亞尹設計捉捕山湖幫大老「瘋仔豬」朱子豐,因為成功而一夕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故事一開始即點出朱子豐為了復仇而情商陳律師請來一位「犯罪專家」,伴隨日後環繞在這位檢察官身邊的女子一個個慘遭毒手或傷害,檢察官揪出兇手的意念越來越強烈……


  《犯罪專家》也許是一本節奏緊湊的小說,然而其缺點也是相當顯而易見的--作者太過急迫的想要塑造出一個「青年才俊」的意圖太過明顯,以致於原本的寫實企圖在人物描寫上就已經栽了個大跟頭,這點小芳已經指出,其他重複的觀點我也就不多談。
  若是《犯罪專家》僅止於塑造出一個不符應有年齡的主角,那麼我或許還能將之視為某種年輕的浪漫--畢竟,小說裡面有天才出現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然而,或許作者並非法律界相關從業人士,因而在書寫上時時的將自己的想像帶入,卻使得原本寫實的企圖轉化為荒謬的幻想。
  在故事情節上,不合理的部份甚多。如開頭的「使計陷害」橋段,雖然是為了要帶出檢察官對於「手段正義或是目的正義」這種倫理學判斷思考,但就橋段本身是完全無法讓人接受會引發出這種思考的--特別是用線民布局來殺線民的這個橋段,更是完全不合理--這樣以後有誰敢跟他合作?更不提藍亞尹知道「一點點偵查瑕疵會讓整個訴訟有多難過。」(p.68)而他的作法,可不僅僅是「一點偵查瑕疵」而已。而其「共犯」副組長在p.174,講程序正義也是很大聲的不會臉紅。又,作者顯然把媒體想的太簡單--這畢竟是個「偵查不公開但是媒體全天跟拍」的時代,單單以一句「處理好了」等類似的話語來交代。諸如此類的自相矛盾、以及「寫實」與「現實」之間的差異,使得本書整體看起來有點太過一廂情願--我的感覺是,作者的意志左右著整個故事的方向,卻沒有好好想想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矛盾。
  這樣的矛盾散見於全書--

  藍亞尹說:「學醫管的應該會開刀吧。」
  老叼頭也沒回就回答:「醫管是什麼鳥?」
  藍亞尹說:「醫院管理吧,我覺得這個人一定有嫌疑。」(p.78)

這、這是要凸顯名檢察官的幼稚還是腦殘?雖然說也沒有真正去查,但是我看到這三句話的瞬間,只有一個囧字可以形容我當下的心情。

  他從櫃子裡面翻了一瓶紅酒,敲開後乾了一大口,苦澀的滋味讓他覺得有點嗆,自從退伍以後,就再也沒有喝過酒了。(p.176)

…………..我之前好像有看到藍亞尹「酒駕住院」的情節噢?

「靠一些警察朋友幫忙,酒駕沒事,媒體不知,你就好好睡吧。」(p.33)

  這是全書我最無法接受的地方--雖然僅僅是個小橋段。
  持平的來說,這是首作,標準應該可以□鬆一點。然而如上述「酒駕」的錯誤,卻是連首作都不被允許發生的失誤。作者在懸疑度與掌控節奏的確有足以稱道之處,希望在作者繼續加油,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他山之石:
《犯罪專家》讀後感/余小芳
犯罪專家讀後/冷言
殺過人的人,他的眼神就是會不一樣──《犯罪專家》/林斯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