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讀《二的悲劇》時很是不耐煩。原因當然是出在法月使用第二人稱敘述的這一點上,然而說真的,讀這本書,不正是要看他可以在這一點上變出個什麼花招來嗎?於是平心靜氣的慢慢讀下去。
讀完之後我得說《二的悲劇》的確是一部巧妙的小說,然而那樣的巧妙裡卻隱隱埋藏著一種可疑的味道。首先讓我有點失望的是,雖然標榜著第二人稱敘事,但《二的悲劇》並不是從頭到尾都用第二人稱呈現的小說。小說裡,毋寧說第三人稱全知觀點才是敘事的重心所在。第二人稱敘述的部份,與其說是小說的主體,倒不如說是詭計之所在才對。那讓我有些微的失望。
至少我覺得女孩子日記的部份可以也用加入第二人稱寫作一類的方式交替寫作啊。這在日記裡不算少見吧。
詭計本身倒是很精巧,精巧到這樣一個情況幾乎讓我覺得有些刻意了。出場人物基本上就是應運詭計而生。那樣的味道老實說我並不討厭,只是往往覺得很微妙。話說回來,這本書裡所寫的苦惱的名偵探/偵探作家,那些苦惱啊想像啊什麼的,我非常喜歡。
遺憾的是,法月在《去問人頭吧》中所顯現出的,讓我很受不了的一大缺點--對顯而易見的事物/線索依舊裝模作樣的寫上好幾頁的證明--在《二的悲劇》中又浮現出來了。區區一個畢業紀念冊印錯的事件,就可以翻來覆去的討論這麼久,一邊讀真的有種快抓狂的感覺。
最後是一點校對上的錯落之處。第125頁提到的菲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跟數行之後提到的費希特是同一個人。譯名統一一下比較好。
格內相關:
煩惱派名偵探比較像人:一的悲劇/法月綸太郎
去問人頭吧/法月綸太郎
On this day..
- 請大家告訴大家:急徵中文會話調查受試者 - 2008
- to K - 2007
- 絕望啊!我對某些網站的搜尋系統感到絕望啊! - 2007
- 醜人兒/史考特˙威斯特菲□ - 2007
- 歷史學家/伊麗莎白.柯斯托娃 - 2006
- 骨牌效應/恩田陸 - 2005
- 死亡之門五--渾沌之手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