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diptyque在信義區有個香氛特展,要不要一起去?當然是好的好的好的,還有第二句話嗎。除了本身就很喜歡diptyque的香水外,以嗅覺氣味為主體的香氛,可以如何以展覽的方式呈現?更是我好奇不已的主題。這次的展覽,主題是「le grand tour」,起源於現代歐洲中上層階級的「大遊學」,即將成年或成年不久的學子們透過遊歷去見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其實也就是今日gap year的概念前身。疫情前台灣相當流行的度假打工,多少也是源自這樣的思維方式,因此這個概念對大眾來說不算陌生。然而在疫情影響了國際交通的今日,它或許又將是另一種可企不可及了。
本次的展覽,diptyque挑選了五個地點:巴黎、威尼斯、米里斯、朱拜勒與京都。其中,米里斯(MILIES)與朱拜勒(BYBLOS)是台灣人比較陌生的地方。它們一個在希臘,另一個在黎巴嫩。路線於是形成了:由西至東,自巴黎出發,途經威尼斯、米里斯、朱拜勒,至京都作結。儘管是五個地點,但展覽共分為六區。分梯次開放,每批四到五人(這解釋了那外面一長串的人龍)。每個區位都有一位工作人員,為一批批的參觀者做導覽。第一區是解釋展覽概念,同時對品牌做出基礎介紹,關於diptyque的成立(三個創辦人,與他們各自的分工)、理念與展覽的概念。第二區開始進入地點巡航的首站巴黎。導覽者很詳細地介紹了diptyque為何選擇以巴黎左岸為基地,同時不願設置在香氛林立的熱門街道上,而是跑去聖日耳曼大街34號的原因:創辦人們希望客人是因為喜歡diptyque才上門,而不是什麼好奇的過路客。我想這也很清楚地展現了D家的品牌定位,它希望吸引的客人是對香氛已經有一定程度理解與喜好的客群。
本次的巴黎限定款蠟燭。綠色的玻璃是特製的,仿製塞納河畔舊書車的顏色。另外附特製黑色竹蓋。香味是蠟木與香草。綠與黑的結合確實令人聯想到塞納河畔的書車群,但光以蠟燭的氣味而言,對我而言略顯寡淡。再說了,比起書與書車的氣味,當我想起塞納河畔時,是塞納河本身的味道更令我印象深刻。雖說如此,我很喜歡這個圖標。左下角是聖母院附近的「巴黎零點」,右下是岸旁柳樹。除了嗅聞蠟燭外,在導覽結束時,導覽者會從疊成一個柱子的海報桌上撕起一張海報,解釋它的寓意,並且送給觀展者。其中多數應是diptyque創辦人、畫家Desmond Knox-Leet的作品。附帶一提,其他兩位創辦人Christiane Gautrot和Yves Coueslan則是室內陳列設計師與佈景設計師。於是在看到之後令人驚嘆的威尼斯時,好像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
威尼斯的展區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它用鋁箔與鏡子打造出水鄉的波光粼粼,再以黑色線條與綠色苔癬繪製威尼斯景致。打造的香氛氣味也非常迷人。據說創辦人們很喜歡此處一座被稱為「威尼斯菜園」的小島。坦白說我覺得完全能感覺得出來。那愛真的是很難被忽視。香水的氣味也非常迷人。我喜歡草香,但這支不只是簡單的草香。它讓我聯想到威尼斯(疫情前)那絕不清澈的水,不像台灣伴隨著高溫的濕熱,是密度更稀疏些的濕氣。柑橘、羅勒,以及一絲絲招牌的diptyque黑醋栗氣息的暗示。那是俗世中的一方樂園,離塵但絕不避世。一開始,我很喜歡它是以隨身瓶的方式呈現。因為香水太多了,現在總覺得7.5ml是個適合的容量。然而才幾天我就已經噴完第一支的1/5,現在有點覺得傳統大容量還是有其道理。話說回來,彼氏對這支香的評價是,「一團草,」他說,「你是草叢殺手。」所以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喜歡就是了。
第三站是希臘的米里斯。產品則是香蠟。米里斯是一個小城鎮,據說創辦人們曾在此處度假。香蠟本身的無花果氣味很強,藍與白的配色也很能令人聯想到經典的希臘風情。雖然很酷,但這真是個我不太能理解的產品。導覽者倒是講了一個很好玩的例子:有個客人買了香蠟,把它當成車上香氛使用,卻忘了蠟遇熱會融化。於是你可以想像那車子排檔桿的慘狀。
第四站是位於黎巴嫩的朱拜勒。朱拜勒是歷史悠久的古城,據說在新石器時期已經有人居住,迄今已有七千年的人類居住史。這麼古老的城市,在聖經中也有自己的名字,那便是「迦巴勒」。臨海的朱拜勒,是貿易盛行的港口,香料是它的一大貿易產品。到了近代,港邊則開設了許多咖啡館。於是此區的陳設即以帳篷與咖啡為靈感,在一圈金黃中是一整袋的咖啡,其上是以香料為靈感的大理石紋陶罐香氛蠟燭。
以朱拜勒為靈感的香氛蠟燭,一入鼻便是濃郁的咖啡香氣,與辛香小荳蔻的交織,底層則是雪松木。我自己覺得開頭還點綴了一些柑橘調性。看到這支的時候我其實有點略崩潰,因為這支蠟燭從香氛到陶土燭杯的色調與設計,都極為不妙地徹底打在我的甜蜜點上。
最後一站,是日本京都。這個對許多台灣人來說簡直是第二精神故鄉的地點,對diptyque創辦人們而言卻是從未踏足的陌生都市,而僅僅是靈感來源之所。這也反映在展場的布置上。一片純白的紗簾圍攏幾盆鮮花,坦白說真是像極了靈堂。說到京都的顏色,再怎樣都不會是淺淡刺人的白,而應該是沉穩的深色系或原木系色調才對。說起來,京都可是有景觀條例的。儘管我真心不喜歡這個展區的布置,但以京都與花藝為靈感的香水氣味倒是很有意思的:玫瑰、香根草與乳香。我本來以為會是檀香呢。乳香似乎過於西方了。但文化融合嘛,多一點新鮮的嘗試也不錯。本款香水的亮點是在包巾上,色澤很美,但整體的意象不知怎地總是讓我聯想到頭上綁著包巾的……農婦。我想一定是因為瓶子跟娃娃身體其實有點相似的關係。話說回來,包巾很美,但手拙如我,肯定拆開了就是一個包不回去的狀態。和許多展覽一樣,最後都是盛大的紀念品專區。diptyque這次的快閃展也不例外。除了上面這些產品外,另外還有香膏跟室內擴香。最近異常喜歡34之水,很巧的它也有室內擴香(說什麼呢那本來就是室內香氛呀),我真的是很努力地才控制住自己的手。儘管如此,也還是把朱拜勒蠟燭與威尼斯香水帶回家了。欲哭無淚的同時卻也心滿意足。所謂資本主義的魔力與逸樂,大抵如是。
On this day..
- 女神的報酬/西谷弘 - 2009
- 面對你的窩:殺人排行榜/勞倫斯˙卜洛克(下) - 2007
- 百舌吶喊的夜晚/逢坂剛 - 2006
- 弒警犯/麥˙荷瓦兒&派˙法勒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