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本格推理小說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裡面大致上都有一個在那個世界裡堪稱合理的解答--「合理的解答」是這句話的重點。因為其實更讓我心馳神搖的,往往都是在「合理的解答」之前那些奇想天外的、神秘陰森的、暴力美學的屍體與死因(那是水神大人的詛咒啊!諸如此類的)。因此,是的,我很害怕恐怖小說或恐怖電影之類的玩意,原因也很簡單:它們是註定不會有「理性」出現來拯救世界的文類。
近年來,這個症頭有日漸減輕的傾向。我想或許是因為過去了這麼多年,我終究也長成一個缺乏想像力的大人了。前幾年,影展的《異形》馬拉松和恐怖片專題的重映,也為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貞子終於褪色成一個象徵,而非一個恐懼的源頭。
在這樣的時間點,邂逅《直到被黑暗吞噬》系列兩本套書,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我終於能擺脫太過莫名的恐懼,而好好地享受恐怖小說帶來的精緻美感--說美感好像有點奇怪,但我目前找不到一個詞彙來描述那樣的感受。總之就是,這些恐怖小說都是非常精緻的短篇。而儘管大多數的它們違背了大眾小說主角必然倖存的定律(向送我這套書的譯者我朋友說,恐怖小說作家似乎都以苛待筆下主角為樂),但還是會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說,好好看啊。
是這樣的作品集。
編者愛倫.達洛特(Ellen Datlow)確然不負恐怖小說女王之名。就這一點來看,是另一種層級的恐怖感啊。
《直到被黑暗吞噬》分為《死之眼》和《夢之魘》兩冊。我是從《死之眼》開始看的。本書收錄〈低地之海〉、〈無翼野獸〉、〈敏捷男子〉、 〈小美國〉、〈黑白天空〉、〈怪物製造者〉、〈第六章〉、 〈在洞窟中,在峽谷裡〉、 〈外來岩體〉、 〈牧羊人的差事〉、 〈墜入不見陽光的海〉、〈來自山頂的男人〉、〈在巴黎,在克羅諾斯口中〉和〈冰磧岩〉等十四篇。 這本書從開篇就震撼了我。
那是〈低地之海〉。這個故事,講述一個起源於非洲的神祕傳染病「紅汗症」逐漸北移,致使坎城電影節不得不停辦。主角蜜莉安隨著她的拯救者,懷抱著導演夢的知名演員維克多一群人,撤退到了維克多有糧食有水源也有防禦,準備充裕的鄉間城堡。在那裡,他們看著疫情逐漸擴散。人們開始拿故事娛樂自己,像是薄伽丘《十日談》的開端,然而現代沒有那般田園牧歌,因此劇情急轉直下。在今日讀這篇小說,頗為「應景」之餘,也自然地令人聯想到恐怖小說大手愛倫坡的〈紅死病的面具〉。其間的互文性也頗有趣味。然而我最喜歡的,卻是小說的主角在某種程度上實踐了她所聽聞的故事。那真是太美妙的對應,令人震顫。此外,小說中的第三世界女性觀點,亦頗有可觀。
〈無翼野獸〉則是篇擁有神奇轉折性的作品。故事從住在沙漠的拖車司機喬.菲奇遇到一個奇怪男子漢克斯開始,慢慢地揭露菲奇人生中最不為人所知之事。這篇我讀到最後,覺得非常痛快--不僅是因為中間的追逐戲寫得好極了,也是因為最後的轉折洋溢著一種滿盈的薩滿感:那像是某種非常宗教性的體驗,但又不屬於哪種特定宗教的。說起來,覺得台灣讀者讀完這篇後,應該會很有親切感--這不就那什麼嘛!讀完之後我實在很想這樣抓著朋友的領子興高采烈的分享。
〈敏捷男子〉是一篇洋溢著北國傳說的怪談。它有點讓我想到單色的極光。話說回來,上一篇是沙漠,下一篇是冰原,這編排也是很有意思。我很喜歡這篇的結尾--「你無法搭飛機到柳樹王子鎮.再也不能了。在那一夜之後不久,他們關閉了那個設施,重新把所有交通航線引導到薩德伯利比較大、服務也比較好的機場去,那裡的燈塔數量很多,也比較明亮,而且樹木會保持距離。」
〈小美國〉是一篇稍稍得思考一下的作品。故事講述「微風先生」和「彼得」兩人進行一趟橫越美國的公路之旅--當然不只這樣。很快地,我們會發現,這是個災變後的美國。是什麼樣的災變?微風先生和彼得又是什麼關係?甚至,他們是人類嗎?他們的結局是什麼?說真的,他懸念之多,我根本沒有心情覺得恐怖了。
〈黑白天空〉這篇大概是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篇。莫名其妙地洋溢著一種詩意。本書的第一段有著以下這樣的句子:
從一個矮灌木叢裡,一隻喜鵲升起。牠直直往上飛去。
不論距離遠近,視覺上來說都有種輕微的柔和感,或許是霧或靄。空氣很清新,但並不是不帶暖意。
第二隻喜鵲升起,這回不是從灌木叢裡。
天空金黃色的邊緣色彩變濃了,開始讓人目。太陽幾乎從地平線上掙脫了。
第三隻喜鵲升起。
第四隻喜鵲升起。
這實在讓人想起「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而就像魯迅這樣寫有其寄託一樣,坦尼絲.李也並非為了湊稿費才讓喜鵲這麼一隻隻升起。而這幾乎就是故事前半部的精華了。我非常喜歡這樣優雅的開場,更喜歡小說家引用與改寫艾略特〈空心人〉的詩句「世界就是如此終結/世界就是如此終結/不是砰的一聲,而是輕輕哀鳴。」更是令我為之著迷不已。
很有意思的是,這篇小說對我而言有兩個結尾。一個是真正的結尾,另一個是137頁。因為在那一頁之後,故事便從輕柔而有些怪異的優美小調,轉成驚天撼地的另一種規格--〈黑白天空〉真的是又美又精緻的作品。天啊我可以讀它20遍!!!!
〈怪物製造者〉的第一句話也很精采。「這就是我為了愛能忍受的一切。」後續的恐怖故事,我大腦一下子處理不過來(還留在喜鵲世界呢),因此第一頁看了數遍,才確定我理解的雖然異常,但好像確實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這篇大概可以這樣蓋括:超自然心理恐怖小說--既是超自然心理恐怖,也是超自然的心理恐怖。太棒了,我愛它。
〈第六章〉講到論文。對我來說這個比故事更恐怖。所以就,呃,先這樣。
〈在洞窟中,在峽谷裡〉的進入部稍嫌無趣,但一旦回到了主角霍恬絲的童年回憶,故事就精彩起來了。最後的結局令人激賞。〈外來岩體〉像是恐怖版本的《今天暫時停止》。這個我想不是新概念了,但作者利維亞.路維林的筆力還是交出了一個好故事。〈牧羊人的差事〉是一篇早期哥德恐怖風格的小說,因而於我而言,裡面的推理元素也相當明顯。這篇我會有點想看到長篇,把孤立村落的異樣與恐怖寫的更透徹的版本。〈墜入不見陽光的海〉是蓋曼的作品。它出乎我意料的短,情節出乎我意料的簡單,但也完全出乎我意料的好看。
〈來自山頂的男人〉、〈在巴黎,在克羅諾斯口中〉和〈冰磧岩〉對我來說有點像是一組作品,因為它們的主題都有些相似。然而不同作家創造出來的不同世界,依舊令人目眩神馳。〈來自山頂的男人〉是都市小說與超自然的結合,〈在巴黎,在克羅諾斯口中〉 則是諜報與超自然;〈冰磧岩〉則是登山與超自然。雖然我懶得詳細寫了,但還是要再說一句,它們都非常好看。
On this day..
- 1. 「推理迷」與自我定位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