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劇評

這也沒辦法呀:獨生之國│王男栿

 

 

1.

觀看《獨生之國》,是一次驚心動魄的體驗。對我而言,一胎化政策並不是什麼第一次聽到的名詞。然而在看完此片後,我才驚覺,為了達到「每個家庭只准生一個小孩」這件違反人性的目標,必須要有多少人強迫自己、強迫他人去達到這件事。

又必須要殺掉多少已經是「第二胎」的孩子。

 

2.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不是有多少孕婦被迫墮胎,多少嬰幼兒被迫提早結束生命。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胎化起始,竟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1979年。而它的高峰,竟然落在1980到1990年這段時間點。除去1989年64事件帶來的抵制運動,中國說「我們養不起這麼多小孩」的時間點,竟是他們建國以來經濟成長最快速的時期。

中國經驗:殺一部分人,就能富一部分人。

3.

在去看電影之前,我在網路上看到這麼一則新聞:「中國九歲童被活活打死,百餘人冷血圍觀半小時」。過往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在看了《獨生之國》後,我開始覺得這樣的冷血其來有自。導演之一的王男伏,返鄉採訪親友村民,詢問他們對一胎化的看法。過程中,她意外地揭開了家族秘史:原來她的姑姑和舅舅,因為一胎化政策,加上家族重男輕女,非得要男丁傳宗接代,於是一個眼睜睜地看著剛生下的女兒被人販子帶走,另一個眼睜睜地看著剛生下的女兒在豬肉攤上曬了兩天曬死。王男伏很幸運,她媽媽說情講價,可以懷二胎,不用把頭胎女兒殺死或送走。王男伏的媽媽更幸運的是,他第二胎生了男孩,不用殺死或送走,以求生個男丁。他們為人父母,在事情過了三十多年後提起,仍忍不住在鏡頭前痛哭。然而當王男伏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不恨這個政策嗎?

他們說,沒辦法啊。他們不恨政策,黨的政策有它的道理。那時窮啊,養也養不活。

為什麼認識九歲小男童的百名社區居民可以袖手旁觀,眼睜睜地看著他被壯漢毆打致死?當一個國家有那麼高比例的對自己兒女見死不救的經驗時,你還期待他們為了一個鄰居的孩子仗義出面?

那樣的無力感,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深深地刻劃在幾代中國人的記憶裡。

我慶幸著自己首抽的好運氣。

4.

紀錄片繼續走下去。王男伏訪問了當年負責計畫生育的幹部與執行人員。面對這段歷史,有人難以啟齒,有人的下半生努力幫人生子。她說,那是為了贖罪。她的手上,至少沾了二萬名嬰胎兒的鮮血。

卻也有人驕傲自得。她說,那都是為了國家,不得不打的人口戰爭。

為了更好的將來。

那瞬間我覺得憤恨,覺得荒唐,覺得可笑。自己的後代,是自己的敵人。印象中,我只在希臘神話中才聽過這樣的故事:殘暴的泰坦聽了預言,吞了每個生下來的孩子,只有宙斯逃過一劫。

中國的宙斯在哪裡呢?

或者我該問的是,中國還有活下來的宙斯嗎?

4.

那些幸運的宙斯,或許很多都被送到了國外。

然而所謂的幸運,是相對而言的。她們的幸運,在於保住一命。她們的不幸,則在於非出於意願的骨肉分離。養父母以為他們抱養的是人家不要的孩子。沒想到這些「不要的孩子」,實際上是由政府系統性的製造出來的。許多人不是不想要,是不能要。影片中一對美國夫婦,由於跨國收養了幾個中國女孩,在女兒長大後想替她們尋親,於是才愕然地發現,當初孤兒院給他們的報告,全部都是假的。

中國官方的孤兒院花錢「收購」的嬰兒,再將她們寄養到外國,藉此換得外匯。

從某個角度上,這是三贏的局面:官方得以控制人口、換到外匯,女嬰得以活下來,迫切想要小孩的外國家庭則得以如願。

但那背後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如果不是那樣強力的鐵腕政策,他們原本可以好好的。

 

5.

也或許,中國畢竟不是泰坦。

2015年,一胎化政策正式落幕。原因是在政策施行超過30多年後,中國和許多先進國家一樣,面臨了少子化問題。所以,女人們,開始努力的生吧。

那景象無比諷刺:鼓吹一胎化的政令宣導,與鼓吹生兩胎以上的政令宣導,用的都是同一套宣傳系統。以前超生是罪,未來,不生會不會也成為一種罪?

影片的最後,王男伏比較了中國從一胎化到二孩政策,以及美國反墮胎法的異同。這兩項政策表面上看起來天差地別,但實際上目的都只有一個:藉由政策來剝奪女性的身體權與自主生育權。

你的子宮,為什麼不可以只是你的子宮?

如果子宮可以被政策所控制,那麼陰莖可以,心臟可以,腎臟可以,眼角膜又何嘗不行?它們都是器官呀!如果可以不顧女人意願地隨意控制她的子宮,那麼為什麼不能不顧個人意願隨意活體移植?

台灣近日也面臨了「反墮胎」的相關爭議。表面上看起來是愛護生命的這個提案,實際上和一胎化政策有著微妙的不謀而合:它們都是藉由大義的名份,試圖限制個體的自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