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筆記

第十二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總評(編號1-10)

今年沒力氣寫總評。但我不知道是不是那幾篇文章,還有座談會發揮作用,我覺得上次提到的問題,在這屆作品裡消失的幅度蠻驚人的。我想這應該是個好現象吧。
另外看了一下紀錄,我八月的時候看完了所有的徵文,也寫了初步的評論,但一直沒空整理出來,就拖到現在了。如果有人在等的話,很抱歉啊!明年我會努力再早一點的……..。
好了,那麼就開始吧。


01.重複出現的男人
故事描述記者顧湘婷從北海道一個養殖扇貝的報導工作回台灣後,碰上了捷運凶殺案。一名男子被發現死在廁所裡,死因是氰化物中毒。同時,顧湘婷碰到一件奇怪的小事:有同樣的一個男子在兩個不同的站搭上了他所在的同一班車。顧湘婷求教於怪人朋友,偵探小說家蘇見紅,最後順利的協助警方偵破此案。

本篇有進入準決選階段,但在投票的時候因為沒有人屬意所以落選。我個人的看法,角色的塑造上算是相當有潛力,人物的個性相當強烈,但對於諷刺形式的對話技巧掌握的並不是很熟練,因而讀起來多少讓人覺得彆扭。簡而言之,我個人不認為諷刺式的對話必然與歧視或貶抑對話對象共存。故事的節奏掌握的不錯,但佈局上或許還有可以更精益的部分。首先,有兩個謎團:「重複出現的男人之謎」,與「捷運死者之謎」。

由題名觀之,作者顯然覺得「重複出現的男人之謎」要遠比「捷運死者之謎」要有趣。確實,按照作者自己在篇後的說法,「捷運死者之謎」是警方追查線索後遲早會破的案子。以此觀之,屬於日常之謎的「重複出現的男人」則否。由作者的想法看來,我認為應該是由蘇見紅在聽聞「捷運死者事件」後,直接解開「重複」的謎團,這樣的書寫結構,才會讓核心疑點落在「重複」上。然而,作者卻選擇先讓偵探與助手兩人討論「重複」無果後,做為記者的助手遭遇到了「捷運死者事件」,在追查凶案的過程中,「順便」解決了「重複男人」的謎團。這樣的作法,使得小說的重心落在了「警察可以解決,只是比較慢」的捷運死者事件,無形中便第二次削弱了偵探的才智表現(第一次實際上是沒有商量出個結果來)。此外,小說中對於警察辦案手法的討論,也有相當可改進之處。


02.屈肢葬
故事起源於發現了因竊案失蹤二十年的考古文物群,然而文物中卻意外的出現了一名女性死者。經辨認後,發現是考古學教授京恩的得意門生劉玉英。隨著劉玉英屍骨的發現,當年一起考古的四人組也又聚在一起,沒想到卻又引發一樁新的凶殺案,且屍體也被擺成曲肢葬的樣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本故事擔任偵探角色的是歸國博士簡珮,助手是京恩的學生唐宇霆,負責唐玉英案的警察是唐宇霆的二哥。

這篇小說相當完整,故事主要是以現在-過去-現在的方式來講述的,坦白說就結構上來講我沒什麼想要挑剔的地方。我確實很喜歡「屈肢葬」這個謎團與謎底的搭配,相當適宜,心理性詭計設置的相當不錯。但另一方面,二十年前的事件相較之下就略嫌失色了。相對於「屈肢葬」的詭計,應用了類似心理技巧的火車詭計簡直粗糙的令人驚訝。作者自己可能也意識到了這點,因為他寫下了「之前的員警雖然將目標鎖定在了內部人員中,但是由於他們並沒有考慮過作案手法,因而事情毫無進展。」這樣的話。我完全無法想像鎖定了嫌疑者然後不考慮作案手法的辦案方式。這樣的解釋,完全無助於營造二十年前火車竊案是「謎案」的氣氛。

此外,裡面的一些考古知識似乎也有錯置的情況。小說裡描述「膝咀相連,上肢趨前,下肢蹲坐,是為屈肢葬。這是遠古先民盼望死去的親人循序轉生的一種殉葬形式,故意將死者擺放成人在母腹的形態,以希望他們能順利投胎轉世。而餘淑珍的屍體也與此非常相似,對於他們這些考古研究者來說,很難不將此聯繫到一起。“但這種殉葬只在西藏、四川、雲南的少數民族中出現,不應該出現在這裡。”」事實上屈肢葬應該還算常見,至少以東亞地區來說,日本和台灣都有。以時間上來說,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直到二十世紀初,都還有原住民使用這樣的喪葬方式。此外,為何要行屈肢葬的理由,到現在仍有眾多說法,從轉世投胎,到好好休息,到節省空間,不一而足。我想,這邊的描寫如果能再細緻一點,故事的可讀性會更高。


03.自殺套索
故事描述一對暱稱小白與小黑的攣生兄弟的故事。小白長的白淨秀麗,看起來很瘦弱,但實際上卻繼承了父親的技藝,是武術高手。小黑長的結實俊朗,看起來很強壯,但實際上卻繼承了母親溫柔善感的特質。小黑立志當外科醫生,但卻因為一場意外,導致雙手無法執行手術。因此感到相當沮喪,說要出外散心。但家人們相當擔心他是要去自殺,所以哥哥小白就半強迫的和弟弟一起出發。他們投宿在成都的某間旅店,過了一日,裡面的人全都咬舌上吊自殺身亡。為什麼?

意外的,我其實還蠻喜歡這篇作品的。語言稍嫌粗糙,但相當有活力。角色的魅力隨著故事逐步上升,兄弟倆人間的外表與內在落差構成了某種幽默,相當優秀的令了小說本來可能會出現的「不成功的恐怖氣氛」轉變為「帶著幽默的恐怖氣氛」。也許有人會覺得最後解決的手法太過草率,但我讀起來卻覺得相當合情合理。細節部分衍生出來的推理也相當有趣,是平凡中見真章的類型。此外,喜歡BL小說的讀者,可能也會發現這對反差兄弟互動起來有點萌萌的。


04.環形罪犯
這篇也有進準決選。但故事比較複雜,我沒力氣寫簡介(呆)總之是機器人有一天發現自己所服務家庭的太太和女兒都被殺了,遂開始滅跡的工作。真的是機器人殺了他們嗎?為什麼?

故事本身還挺有趣的,作者的寫作技巧也相對成熟。但很可惜的,因為內在因素的彼此矛盾,導致小說意圖達到的效果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失敗。小說本身有幾個亮點,比如機器人處理女孩小暢屍體的方式(我得說那個拖時間的方式真是讓我印象深刻),但隨著這些亮點而來的,是一眼就可以看的出來的邏輯破洞。比如一個國小的女孩子,要怎麼才能藏在機器人的胸腔裡呢?又比如家中小孩對花過敏,因而機器人勸告主人不要擺花瓶,但那個位置之前本來擺的就是花瓶啊!除了這些描述上的破洞外,小說的內在邏輯也是切的七七八八。首先,在援用了三大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為何要損害屍體的動機沒有先闡明,就顯得非常可疑。從這邊,有經驗的讀者其實就知道故事大概的走向為何,因而之後的逆轉也就失去了意圖使讀者震驚的功用。其次,兇手的動機是什麼?最後揭曉,真兇的動機依然混沌不明。如此辣手,搭配文末的溫情回憶,讓人無法信服這是同一個角色。然而,話說回來,小說中段描寫機器人毀屍與避免警方查探的段落,頗有黑色喜劇的效果。我個人很期待看到作者往這方面繼續發展。


05. 隱形人
一件食物中毒的案子,扯出陳年舊怨。現任警察的趙陽一因此有機會解開他國小時所好奇的,關於同學白靜蕙的謎團。這篇作品的立意不錯,但執行上有眾多窒礙之處,包括對制度的了解與字詞的使用,建議都要再深思:首先,台灣沒有搜查一科!另外理論上也不會叫沒參與辦案的員警去寫該案的報告書。再來,害人食物中毒不可能判三年(看看我們的黑心食品,判都不到十年了)。第三,國小校長的女兒被稱為「名媛」的可信度,大約跟老師是特權階級一樣,能疏通監獄警衛這一點頗為可疑。第四,「公假」指的是因「公」請假。「參加同學會」應該是無法請公假的。最後,兒時的霸凌是很痛苦難受,復仇的菜也是冷了比較好吃,但這菜有點冷過頭了,大概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要修改的話,我會建議作者從同學會場景入手,接食物中毒情節,讓偵探逐步推理,最後串連起國小時的往事,再讓犯人出來自白動機,原因是臨時起意,因為霸凌者哪裡不好選,就選了他家餐廳來開同學會,又沒有通知被霸凌的,結果讓被霸凌的人徹底感受到自己被忽略的怒意,一時衝動之下幹出蠢事。最後霸凌者哭哭道歉,被霸凌者酷酷不接受……大概是這樣吧。


06.開場
這篇是屬於日常之謎型的校園推理。故事的結構沒有什麼大問題,人物介紹與情節鋪陳做的都算不錯,但節奏上卻顯得過於緩慢。這一篇作品讀起來有很明顯的「系列作」企圖,從篇名就看的出來。但徵文獎不是看系列而是看單篇。當然這樣評審確實是會更有印象,但這也要評審看得到每一篇才能成立。因此這樣的策略的效度如何,我個人是很存疑的。

本篇的缺點,在於故事花費太多筆墨在建立角色與角色間的關係上,又花了不少在偵探登場時福爾摩斯式的推理上(坦白說這種方式我已經看到有點煩了,如果它不是用一個更聰明的表述方式的話)。搭配起整體而言稍弱的系列謎團(廁所怪聲之謎、疑似見鬼之謎),會讓我覺得作者是在拖字數,因為謎團本身不足以撐起這樣的篇幅。對此,我的建議會是朝氣氛去發展。即使謎團本身不夠大,但如果氣氛能撐起來的話,謎團的大小就不是問題。

全篇最有趣的,是解釋魔術方塊原理的地方。與其把心力放在福爾摩斯式的眼力推斷,倒不如把在這邊花更多一點心力去塑造偵探的思維方式,我覺得會更有趣。


07. 展翅的雛鳥
上一篇的續集,同樣屬於校園日常推理。故事描述校慶園遊會裡發生了神秘的「五行相生」事件,中間的「火」事件,毀了熱音社的表演。偵探的朋友之一恰好是熱音社員,於是拜託偵探解開這個謎團。某個程度上,這篇小說會讓我想到米澤的《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女角的描述,某程度上都有點神似該系列的角色)。再一次的,我覺得篇名和故事內容沒有關係,和偵探的狀態比較有關,但這點在單篇競賽小說中其實很難展現出來。

我覺得本篇相當可惜。故事用「五行」作為事件發生順序的謎團,這個發想非常有趣,後面也解釋了原因,此一原因頗能讓人接受。但「相生」的原因呢?五行不只有相生,更有相剋的成分在裡面,而在此故事中,作者並不是無法解釋「相生」--完全有非常好的理由(比如基於友情)但卻漏掉了,這點我覺得非常可惜。其次,限定「五行相生」的結果,就是偵探無法從「相剋」的層次上去作解讀。換言之,也就是小說少了一層峰迴路轉的樂趣。再來,有經驗的讀者在遇到「順序」這件事的時候,通常會非常警醒地假設其中必定有詐,要如何讓讀者忘記這件事,其實要靠作者的功力。無論是營造恐怖氣氛,或是以醬油角色的邏輯推理三繞四繞,繞昏讀者的頭,都是一個方法。甚至,完全沒有詐也是一個相當優秀的使詐方式。但無論如何,我沒看過這種毫不在意,一開始就完全放棄使詐的操作--事件根本沒有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發生。

我想這是這個故事最大的敗筆。如果「五行相生」沒有按照順序發生,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指定「五行相生」呢?而如果偵探不需要從「五行」掙扎到「相剋或相生」,再掙扎到「為什麼相生」,讀者就能夠發現「火」事件是核心要點,那麼偵探又剩下什麼可以推理呢?坦白說我覺得這篇小說非常有潛力,但作者真的要再仔細思考一下順序問題。


08.謎題告別式
這一篇有入圍準決選。相關的討論有放到網路上了。這邊我想要跳過,但還是簡單說兩句。首先我覺得作者在氣氛的營造上還不錯,如果文筆能更簡潔流暢ㄧ些會更好。再來是對於家長的描寫,感覺起來不太到位,比較還是懷著一個青少年對父母的怨懟姿態去描寫的。我不是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爛爸媽多著,但這篇小說上並沒有真正地寫出父母的不是,角色因而顯得僵硬刻板,是非常可惜的一個部份。

與其它評審的意見不同,我不認為小說裡白心玉之死是一個「謎團」。真要說,最多也就動機有謎團而已。所以這是否是密室,基本上不在我的考慮之列。至於一篇小說裡就三個自殺,這點我倒不是很難接受。但衡量年紀與事件(大學生vs親吻)坦白說以現在的觀念來看,這中間是有點失衡。再怎麼不穩定,都很難因為這種單一事件就去自殺吧。特別是如果對喜歡的人的了解都還不到原來對方有自閉症的程度。當然不是說這樣的人不可能存在,但作者並未寫得讓我信服。

話說回來,某個程度上我還是享受讀這篇小說的。作者如果能稍改一下評審紀錄裡面提到的ㄧ些小問題(比如密碼沒有解碼),我想作品會很讓人期待。


09.獵頭村事件
故事是這樣的:偵探肯尼斯.歐文的紀錄者施明.格雷莫納,描述一件在肯尼斯「出道」與施明相遇,並成為真正的私家偵探之前,在印度獵頭村解決的日本人被獵頭謀殺案。日本人們是高中同社團(對,就是推研社)的朋友,考上大學一年之後決定要重回舊地,一邊悼念去年在這邊被殺的朋友,一邊創作要參加江戶川亂步獎的作品。這篇是我感到非常遺憾的作品,因為它裡面滿滿是我最喜歡的元素:神秘村落、天才偵探、推研團體一起出去玩最後一個個被殺(咦),但這麼多優良食材,卻因為比例失衡,而使得炒出來的菜色香味不全。

首先,書寫技巧太過纏繞。第一頁九百字左右的文章裡東繞西繞的,最後只闡明了偵探跟助手之間的關係,還有偵探的手下和秘書,但後面這些角色並沒有在後續的故事中出現,到底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筆墨介紹他們呢?其次,角色塑造上也可以考慮再加重一下現實感。比如「高三還跑去印度玩的升學組日本高中生」,坦白說我覺得有點太超現實了。

又比如說朋友失蹤了,有人出去找,留下來的人居然很悠哉的「有的寫小說,有的玩電腦遊戲」--我不是說角色不能這樣沒心沒肺,但如果他們感情這麼不好,又為什麼要一起出來玩呢?這就造成了角色與情節的矛盾。而這也包括了偵探,偵探完全是以直覺和偏見在鐵口直斷的。再次的,我不是說這樣不行,而是作者必須要營造出一個可信的舞台,而不是讓偵探以傳統古典的方式登場,卻是以新本格極北的方式推理。最後,相較於「人頭神秘的出現在祭祀地」這個非常富有吸引力的謎團,謎底部分實在過於蒼白無力了。


10.意外計畫
  這篇有入圍準決選,也入圍了決選,我就真的不多講了(懶)


同場加映
第十二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總評(編號11-20)
第十二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總評(編號21-30)
第十二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總評(編號31-40)
第十二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總評(編號41-4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