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陽台上的男子/麥˙荷瓦兒&派˙法勒

2018810018724b.jpg

  在這本書裡,那通老太太打的電話讓我不由自主的聯想起另一通電話。那是我在電影與政治課堂上看到的電話。忘記是哪部片了,模糊的記得那是一群中南美洲革命份子在吸收人員後決定要綁架美國大使,使用了精巧的計畫,在大使跟妻子吻別之後的五分鐘內就劫走了人,並且據此要求該國政府釋放政治犯等等。這個行動不巧被一個住在轉角的婆婆看到了,打電話給警察,沒多久之後秘密警察就開始把這事跟綁架大使連在一塊,然後追查到底是誰膽敢綁架?


  片子本身有些笑料,但更多的是隨之而來的沉鬱悲傷。如同十二金釵裡的米蘭所說的,如果是在一個比較好的世界,他們大可以不用作這些綁架勒贖的事。在一個比較好的世界,做這種事不會受到同情。在一個比較差的世界,這種事或許可以顯示一個人可以為了理想犧牲到什麼程度;而在一個比較好的世界,做這種事,往往只是出於私慾,往往也顯示了人可以因為私慾變的多卑劣。這其實是蠻有趣的對比。
  「陽台上的男子」同樣也跟一位婆婆扯上了關係。現代人的疏離似乎也不見得有我們想像的嚴重,只要這些親愛的婆媽沒消失了蹤影。
  這樁案件是令人髮指的性變態。誘姦女童並殺害棄屍。這樁案件的目擊證人只有一個幼童,和一個搶劫犯。幼童姑且不論,妙的是搶劫犯雖然自己也犯下了罪行,然而在聽聞他曾經擦身而過的那人應該就是姦殺女童的犯人後,卻也是出現了目瞪口呆,義憤填膺等等情緒。在這個剎那,他的身分並不是「犯人」而只是「人」。
  而對於「性」的犯罪呢?屏除了幼童這個因素,剩下來的性犯罪,卻往往在哀痛之外,更多換來一些揶揄、嘲諷、指責。這又是為了什麼?幼童受到憐惜因為她們的無自衛能力,然而,難道成年/老年女性面對成年男性的抵抗力有□強到哪裡去嗎?
  封底的推薦摘要提出了一項令人怵目驚心的事實。「一位女性終其一生遭受性侵害的機會是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四十四之間」。我看到的數據,在某堂性別課程上老師詢問曾經遭受到性騷擾的人數,則近乎百分之九十。順帶一提,那堂課的男性修課人數只佔了百分之五左右。異性戀男性的修課比就要更少了。
  時代在進步,可是當我們面對越來越殘暴而全面性的性犯罪,不禁要問,這是進步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