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英雄,非英非雄


  標題就是看完之後的感想。想了很多,但後來發現其實這句話就可以表達出我對他的觀感。
  別提片中為人所引申的撲朔迷離兩岸關係或者秦皇是否真的是想為「天下」做事--關於後一點,我傾向負面的看法。我才不相信秦始皇是這種笨蛋,「為天下」在他來說應只是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慢點。一樣樣來說好了。


  首先說優點。這是顯而易見的,精緻的武打戲與刻意營造的場景,精巧的特效效果無可挑剔。漫天的黃葉紛飛,黃天黃地中兩抹艷紅絳紅的身影翻飛。飛雪的眼神漠然,對照起如月的「雖知無法力敵卻義無反顧」的行動,有著極為強烈的對比。美麗的九寨溝風水,湖水倒映出反景,令人心生嚮往。但這些美麗的風景,在影像消失之後,卻也只留下「美麗的風景」這樣的印象而已。
  「為文而造情。」這是我看完英雄之後第一個想法。
  「英雄」想將人塑造的複雜。一句「人不是那麼簡單的」在秦王與無名的對話中頻頻的出現。但是話說回來,複雜的人性可也不是一句這麼簡單的話就可以被描寫出來的啊。是,人是不簡單。但是使我們複雜的並不是重複的一句話,而是人與人之間撲朔迷離的關係,人與人之間出於各式各樣的動機而做出的行為。全片從頭到尾,我看不到人性的複雜。而在可以好好描寫的,殘劍對秦王的殺與不殺,無名對秦王的殺與不殺,飛雪與殘劍之間的情感糾葛,通通在「三段敘述」之下被扁平化了,被簡化為一個小小的原因。蠻可惜的。如果不要採取這種敘述法,「英雄」對人的探討,也許可以更進一層。
  第二點,自然就是劇中那種扁平化的思考。其一,無名與殘劍之所以放棄刺殺計畫的原因無法讓人信服。殘劍與無名對秦國皆有深沉的怨恨-別忘了長平之戰,如果一個國家在投降的情況下還被敵軍坑了四十萬大軍,有點國族觀念的人都會怒不可遏吧。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殘劍跟無名為了個不夠說服力的原因而放棄刺殺秦王,那就太掰了。而他們的原因是什麼?劇中給的答案是「天下」。但卻沒有再給進一步的解釋。「天下」這個解釋太過浮泛。什麼是天下?誰是天下?天下,以解釋而言,只是「王土」的延伸。要說「為天下」,不如說「為蒼生」。就姑且相信編劇沒想到這一點,直接的以「天下」來代替「蒼生」好了,秦王能為「天下」做什麼嗎?是,他能統一天下;是,他會使書同文車同軌。但是這兩點都不是「非他不可」。秦始皇只不過是適逢其會。天時地利人和通通站在他那邊。
  再者,書同文車同軌,這些也有可能在日益頻繁的通商貿易文化交流之中自然的發生。話說回來,書不同文車不同軌,現在的歷史想必會被改寫吧,那,又有什麼不好?「爭戰以城,殺人盈城,爭戰以野,殺人盈野。」如果真的是為天下為蒼生,那麼要幫的應該是個「仁君」,如此的統一才有意義。如果幫的是個統一之後不圖休養生息繼續蓋長城建陵墓
,那我只能說,這些大俠的眼光還不是普通的差。而殘劍的放棄,無名的死亡便顯的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第三,無名放棄了,殘劍放棄了,飛雪死了,但是長空還活著。他知道無名辜負自己的信任之後難道不會採取任何行動嗎?好歹人家也算是個主角之一,連個交代都沒有,實在是有點圈叉。說不太過去嘛。
  結論:並不是部值得花錢去看的片子,如果真的很想很想看那美的讓人沒辦法的畫面的話就等二輪或者電視或者網路上抓下來看吧。金球獎畢竟還是有點眼光的。最佳外語片要是頒給了這種片子我以後一定會對他的眼光大表懷疑。如果是想看名導手法的人可能要更失望了,從頭到尾,這部片在賣的只有技術而已。還有的,就是販賣老外想像中的中國風情。相較之下,我覺得星爺的片子還更有看頭一點。最起碼他可不會因為要弄點貌似深度思考的東西而把觀眾弄得消化不良。最後是我的牢騷。娛樂就是娛樂。如果要觀眾不把電影跟政治攪在一起想,那麼自己就不要拍出那種含有高度政治性的東西。要跟中國政府拿資金拍這種歌頌秦王統一天下的片子,就別怪有人把他跟政治扯上關係了。
  牢騷第二。沒事喊什麼「風」。看張導的解釋是他覺得這樣喊起來比較有氣勢。有氣勢你個頭!明明就應該喊「殺」。意義也有,氣勢也有,人家殺還是個入聲字,喊起來多磅礡的氣勢啊。沒事喊什麼風,搞的我看的那場的觀眾一頭霧水甚至還笑了出來,把肅殺的戰場氣氛都搞壞了。風風風,風你媽個大頭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