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完這本之前,我對有栖川長篇的評價往往比短篇要低很多,《魔鏡》就不用說了,比知識論的課本還要枯燥。《瑞典館之謎》老實說有點大失所望,不過那可能是因為我對他的期待太高。《46號密室》我蠻喜歡的,不過那是因為裡面的密室大全實在太有趣了。如果說《虹果村的密室之謎》與《密室》是幾本長篇中排名二三號的喜歡,那我最喜歡的一號作品,當然非《幻想運河》所屬。
故事發生在兩個有運河的城市。大阪我沒去過,但是阿姆斯特丹曾有幸遊覽過,縱長的河道與高瘦的屋門構成了一幅拼圖般的景象,墨黑色的河水倒映著老舊而堅固的石橋,載著遊客的船來回的繞行河道,那時我很想劫船,再把所有乘客趕走,與著一船河道特有的怪味,在午後的陽光下巡梭在樹蔭與樹蔭之間。
有栖川讓我回想起那時的感覺,進而能夠擬真似的看到阿姆斯特丹運河夜晚的樣貌。
運河的夜晚我無法參與,但取而代之的是紅燈街的黃昏。由於那時參加的旅行團是傳說中的良家親子團,所以無法看到當街招客的樣子,只能在黃昏的時候經過,看看在路上(飢渴的?)遊蕩的年輕人。但一個又一個空白的櫥窗已夠讓人想像在夜晚會塗上何種的艷麗脂粉。
那時讓我驚訝的是荷蘭對於性的態度異常的開放。但是這國家不是清教徒的國家嗎...還是經過數個世紀的變遷,清教徒都移民到美國了。總之是個很有意思的國家。
看到有栖川在書中描寫的吸大麻咖啡店,更讓人後悔年紀不夠大就跑到荷蘭玩。關於硬性毒品與軟性毒品的辯論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大阪的場景讓我想到景美溪和溪上的橋。彷彿也能看到清晨時分的場景一般。我一直覺得好的小說應該要能讓讀者將文字在腦中具現出圖像,就算是前後不連貫的幻燈片般的蒙太奇手法也比完全無法轉換、或是轉換之後只會出現像是火車時刻表的放大版玩意要好的許多。
這本書某種程度上來說兼具了現實、浪漫與本格三個要素,但與其說他是一本本格派推理小說,倒不如說他是嘗試著去解釋一件一般人看來會覺得不可思議的事件背後可能有怎樣的思維脈絡存在。就此一方向來看這本小說,我會覺得它甚至更像一本包著推理糖衣的文學小說。有種日本文學ㄧ貫帶點頹廢的耽美想像。然而這並不是說它的推理部份不夠精采,只是相較之下文學的成就更加突出吧。
《幻想運河》算是打破了我覺得有栖川只能寫短篇的想法。但是以目前出版的作品來看,有栖川的短篇至少在氣氛營造上還是比長篇好上許多。至於要稱呼為日本的艾勒里.昆恩,老實說仍言之過早。
On this day..
- 在沒有小說的末日世界,試圖成為一個推理作家:讀北山猛邦《少女音樂盒》 - 2019
- 閱讀短評:四十度的夏天│北比 - 2019
- 魔神的遊戲/島田莊司 - 2005
- jump/佐藤正午(未讀勿入) - 2005
- [定義]科幻推理 - 2005
- [電影]W的悲劇 觀後感 - 2005
- 不會笑的數學家/森博嗣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