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上是蠻成功的結合了經濟學與生活(話說,其實什麼學科都是奠基在生活之上,就連哲學也不例外啊。)份量不重,老教授或許學究味太重,但….他本來就是學究嘛。
「謀殺」的部份並不像是重點,「經濟學」才是兩位作者真正想說的。故事本身節奏很快,也不長,就算是對經濟學一竅不通的讀者,也不用太過擔心裡面的術語會消滅你的興趣。因為一邊看著,你也會開始了解,原來你時常在心裡盤算的該不該買這把蔥,就是經濟學家觀察的對象。
一邊讀著,讓我想到了大一時念的經濟學原理課程。後來跑去修了輔系,不過碰到微積分就敗下陣來。理論是很有趣,但應用在實務上的那些圖表分析可就把我搞的一個頭兩個大。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到底我的腦袋裡缺了哪個轉換器,無法順利的將兩邊連在一起呢?
讀者可能會感到比較疑惑的一點是書中提到的,「需求」與「需求量」的不同。但是書裡沒有註解,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焦點放在學術圈象牙塔內,經濟固然能解釋是誰殺了人,但對我而言,卻不能解釋兇手為什麼要殺人?道理很明白。如果這個經濟學家能懂,那麼世界上千千萬萬個經濟學家也都能懂。且跨領域的交流在分科專精的今日反倒成了一種趨勢。費盡心思的結果,終究是讓自己退無可退,不是嗎?
或許是因我還不理解做研究的壓力吧。畢竟連有朝一日必然被識破的胚胎實驗都有科學家謊報,還成功了一陣子。那樣的誘惑….是否就是當日夏娃所經歷的呢?
On this day..
- 暗□館殺人/綾辻行人 - 2007
- 獻給妻子的犯罪/土屋隆夫 - 2006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真有趣呢!
感覺像是一本好書,
可惜我還陷在期中考的漩渦當中不可自拔。
有同感的地方是我大一的時候也修過經濟學原理,教授我非常喜歡。
雖然說即使修完之後我還是發現自己沒有經濟學天份(總覺得有經濟學天份的人都要有點憤世嫉俗的異稟。)
後來也到經濟系修了個體經濟學,不過總歸是不了了之,對於經濟學我總是一知半解的。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我也有修習輔系,但當然不是經濟系,因為大一唸微積分也著實花了一番心力,只是為求自保,因為鎩羽而歸重修太辛苦。但當時我就發現自己一點數學頭腦都沒有。
不過我還是相當喜愛經原教授的。
或許星期五審計學考完有空可以看些書吧!總覺得你介紹的書都很好看呢。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哈哈~我們在這裡的經驗還蠻像的呢。我也是仍然還蠻喜歡經濟學的。或許這是我們有共鳴的原因吧:)
每次期中考開始,總覺得就一路考到期末了XD 請加油~審計學聽起來真是一門嚴肅又困難的科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