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吉陵春秋/李永平

ru6xu6tjpfu.jpg圖片說明:來自中央研究院˙近現代文學研究室

  好好看啊(打滾)。
  打從看了〈日頭雨〉後,吉陵這地方就深深的迷住了我。借了《吉陵春秋》來看,漸漸的也就陷在裡頭了。那濃稠厚重的空氣、濕潤黏膩的雨水,潑辣辣的罵街,偶然日頭午後毫無生氣的慵懶。雖然坐在冷氣房,卻恍惚是在另一個世界。一個操著熟悉又陌生語言,行動著熟悉又陌生事件的世界。


  《吉陵春秋》分了四卷,分別是「白衣」、「空門」、「天荒」、「花雨」。「白衣」有三短篇:〈萬福巷裡〉、〈日頭雨〉、〈赤天謠〉。「空門」有三短篇:〈人世風情〉、〈燈〉、〈十一這個娘〉。「天荒」三短篇:〈蛇讎〉、〈好一片春雨〉、〈荒城之夜〉。「花雨」三短篇:〈大水〉、〈思念〉和〈滿天花雨〉。
  這十二篇小說,各自有各自的人物,但這些人物也會到處走動,到各篇去串串門子。事情若真要找個起點,那麼就是〈萬福巷裡〉提到的「迎觀音長笙受辱」這一節故事了。爾後,死的死,逃的逃,罵的罵,拜的拜。
  〈萬福巷裡〉是一切的開端。端的是先介紹這條巷子的由來與作的什麼營生。扯出落落長的一套人口。正戲便啟,但卻也不對事件正面描寫。就這樣輕描淡寫的。你像是跟著迎神的那群無辜百姓,一路聽人喊著造了孽喔,卻也不曉得發生了什麼。偶然的又目擊了那劉四晃著刀殺裡殺外,竟也看的傻了。恍惚間長笙那白底碎□花的襖子閃過眼。
  〈日頭雨〉場景一轉。來了個陌生男子坐在廣場上,聞訊,潑皮小樂憶起迎神日那天萬福巷裡事。猶疑著轉緩著。那緊張疏落的氣氛掌握的真好,跌跌宕宕。再看一遍,那景那人不正接著後頭〈赤天謠〉的故事?講那□痴是如何成了□痴,眼睜睜的看著他娘春紅被殺喲。
  但這也不意味著十二篇各各是按照順序這樣一路說下來的。它們並不。它們比較像十二金釵,同樣的人名,不同的時間流轉帶來不同的故事。末了最後一篇〈滿天花雨〉,看著你覺得故事結了,恩恩怨怨總算撕羅了開去,自此之後便相安無事、各自營生罷--卻又猛然的想起,在〈大水〉中駛著烏蓬船的那一家四口,還有尾隨其後的那個竹筏瘋子。
  於是麼又繞了回去。吉陵春過又秋,春過又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