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沙漠/伊坂幸太郎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想找那段「住在城鎮」的句子,卻怎麼也找不到了。簡直像是某種海市蜃樓一樣。
  無論是《沙漠》也好,《孩子們》也好,伊坂總塑造出一個「嗨咖」來發表一些意見。說是荒謬也好,說是熱血也罷,那樣自然而然的大膽宣示,多半是我(等)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因那樣的人而感覺到耀眼,因那樣的人而感覺到不可思議,卻也偷偷地覺得「啊真想成為這樣的人啊」--到目前為止的生活,在每個階段總是會碰到一些這樣子的朋友,或許可以說是某種幸運吧?


  然而他們卻也並不是沒有傷痕的。儘管如西嶋這樣的人,有些時候很難將之與傷痕聯想在一起。
  《沙漠》講述的,是一群因為西嶋偶然的突發奇想,要找齊「東南西北」四人來打麻將而形成的五人群體,在大學就讀法學院的四年間所發生的故事。非「東南西北」的鳥井,則因為鳥井是北村在大學唯一的朋友,又與南相識,因而也在此團體中。
  如同伊坂其他的小說,《沙漠》依然洋溢著精簡卻又極富渲染力的描述,而其精彩的「剪接」功力,讓小說雖然只個別呈現了一年的某個季節,卻又能讓人感受到被壓縮在其中的,那四年的神采飛揚,以及生活中許多的事件片段。點綴其中的,則是微帶著□色幽默與混亂辯證思考的交談。「沙漠」作為一種對社會的譬喻,於是常常出現在小說之中,若隱若現的像是某種近在指尖卻又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社會」對我來說,正是那樣一個近在指尖卻又看似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一個「沙漠」的幻影。
  而他們想讓「沙漠」下雪--更正確的說,是西嶋認為他們可以。
  他們真的可以嗎?
  我倒是想起了村上春樹。想起了《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這是我常覺得沒受到公正評價的一部作品。有些人覺得它像是《挪威的森林》的複寫版,有人則覺得它枯燥無味。然而我總覺得《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蘊含了許多我懂得和不懂得的事情。
  譬如說活的沙漠這一回事。

  那是半夜兩點半,我躺在沙發上,還睡不著,一直睜著眼睛瞪著天花板。
  「我在想沙漠的事」。我說。
  「沙漠的事?」她說。她在我腳邊坐下,看著我的臉。「什麼樣的沙漠?」
  「普通的沙漠啊。有沙丘,有些地方長仙人掌的沙漠,還有各樣東西,活在裡面。」
  「那裡面也包括我嗎?那個沙漠?」她問我。
  「當然也包括妳在內啊。」我說。「大家都活在那裡,但真正活著的是沙漠,和電影一樣。」

  不知怎麼的,我一直將「沙漠」和結尾的「雨」混在一起。於是產生了「下雨的沙漠」這樣的一個印象,而不停的與「讓沙漠下雪」相互重疊。
  雖然兩種給人的感覺很不相同,但「沙漠」卻是一樣的。
  「大家都活在那裡,但真正活著的是沙漠。」
  「在沙漠之中的城鎮」「在沙漠之中的□洲」
  簡直是以正反方向讀的,聖修伯里的感想嘛。(但我必須承認,這傢伙的書除了《小王子》之外我都沒耐心讀完,倒是小妹出乎意料的很愛。)
  總之無論有沒有方向,時間都是會過去的。無論是對莫名其妙成為朋友的麻將五人組,或是老愛講冷笑話的幹事莞爾。五人組的大學生活中有著這麼幾件事:麻將、超能力者事件、總統男、聯誼保齡球空門大混亂等,而終於每件都漂亮的在離開大學之前解決了。接下來便是離開□洲,前往沙漠的旅程--前往《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旅程,既寂寞又孤單,或許,或許有些人也從「讓沙漠下雪」轉向到「沙漠下雨了」。
  然而也總是有人努力的想要開創更多的□洲。有人想要讓沙漠下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