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張草的《北京滅亡》,是個挺美好的經驗。因而,雖然這本《雙城謎路》僅是原書篇幅的一半,也著實令人躍躍欲「視」。
張草於後記中有提到此暫定書名的由來,分別源自於他的個人經驗,與故鄉沙巴被英國殖民的過去。因而雙城分指臺北與倫敦。臺北以「四季臺北」、倫敦以「四日大霧」為兩章的章名,各別含有四個故事--這樣的題名,或許正反映了兩城在張草生命中所佔據的時日與記憶之短長。
「四季臺北」披露的兩個故事是春的〈甲子之約〉,與夏的〈超級瑪莉〉。光看這樣的配置,會令人想起史蒂芬金的《四季奇譚》,但內裡是大不相同的。
〈甲子之約〉以一名女子為敘事者,她的母親得了癌症,然而卻固執的不願施打嗎啡。在幾次發作後,堅持回家……而明明沒人的家中卻傳來陣陣詭異的聲響……這陣怪聲和母親的病有什麼關係呢?
〈超級瑪莉〉以一名「瑪莉」的中年婦女遭遇九二一大地震為主軸,鋪陳出一段「窈窕淑女」的戲碼。
「四日大霧」的兩個故事,則是〈紅色篇章:吸血鬼疑案〉與〈灰色篇章:泰晤士行進〉。
〈吸血鬼疑案〉講述著倫敦出現了四處□行的殺人魔,傳說是吸血鬼在作祟。窮困潦倒的私家偵探史密斯從不信邪到案例一一發生在眼前,終於使得他正面與「吸血鬼」對決……。
〈泰晤士行進〉以一個老頭遇到一名行蹤詭異不停想認祖父的女孩為故事的主軸。一到夜晚便漂浮著屍體的泰晤士河、塞爾特之月與老人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聯?
這四篇故事,我最喜歡的是〈泰晤士行進〉,讀起來最為完整而亮眼。然而,即便是〈泰晤士行進〉,卻也讓人有種「仍然不夠」的感覺,故事之間有太多未填補的隙縫,而節奏也太過快速,以至於氣氛剛醞釀起來,卻又如霧般瞬間消逝無蹤。〈吸血鬼疑案〉對於吸血鬼身份的設定相當不錯,然而故事本身一樣過短,以至於看起來覺得稍嫌倉促:史密斯與女友之間情感的部份僅少少帶過,讓之後的回憶顯得空洞而缺乏張力、而史密斯走到哪,哪裡就死人的情況,照道理說應該是情形已然失控,倫敦理當人人自危,然而字裡行間卻難以嗅到那股危機感……。
接著是〈甲子之約〉與〈超級瑪莉〉的兩個故事。〈甲子之約〉是蠻好看的作品。然而我總覺得這個故事換一個方式說會更加的恐怖、陰森而溫馨,例如調動一下時間順序,或是從頭到尾以女兒的眼光凝視母親的動作而非說法之類的。現在這樣的寫法,總覺得恐怖的氣氛還沒營造出來就結束了。〈超級瑪莉〉則讓我有種意猶未竟的感覺,感覺像是可以再挖深些,例如階級造成的差距。然而這樣的機會卻毀在後面的道□教訓上(對我來說,瑪莉的下場還有後面那個真是讓人暈倒的結局是相當標準的道□教訓寫法--雖然說,從結局的呈現,一樣可以看出「階級」,然而那種力道卻是相當不同的),讓我覺得很可惜。
而〈超級瑪莉〉的寫法我也很不喜歡。的確,三言兩語是可以清楚而快速的勾勒出一個角色的面貌,然而卻也使得他們容易像是《商周》或是之類的雜誌容易出現的角色:「小陳三十一歲,是個家住東區的上班族……」
我很喜歡作者後記裡關於「小說實驗」的部份。那樣的實驗確實是有趣的。也期待未來看到更多的實驗。
*《雙城謎路》近日決定書名改為《雙城》。2007.11.17。
On this day..
- 戈巴契夫的頭髮不長:戈巴契夫,幸會│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 - 2019
- 無言,而非失語:無言的山丘│王童 - 2019
- 險路/戈馬克.麥卡錫 - 2009
- 芳香日日/江國香織 - 2005
- 伊娃露娜的故事/伊莎貝拉˙阿言□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