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代價》是一本女同志小說,寫於1953年,是個快樂結局。
這樣似乎就夠了,足以讓我將它拿下書架走去結帳。更別提派翠西亞˙海史密斯這個響亮的名字,讓這本書在掉入旅行袋時也發出轟轟的回音。
我是在客運行駛的途中開始看起《鹽的代價》的,置身於前半段小芮那剎那火花的宿命性相逢。我很難想像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一見鍾情,但在當下於眼光交流中蘊藏了某種可能性,這樣的一個畫面對我來說已經足夠。只要想及那之中蘊含的強大力量,以及隨後的可能發展,便足以令人戰慄。
看《鹽的代價》好像在看一部希區考克時期的片子,那些人的那些姿態就這樣懸在半空中,然後往一般小說與電影未能注意到的地方開始蔓生藤蔓,藤蔓與藤蔓彼此糾結、蔓生,直到遮蔽了整個天空。
在那之中充滿了衝突。水面下的與水面上的衝突俯拾即是。特芮絲與卡蘿是充滿了試探與力量的探戈,兩人彼此試探,中間夾雜了許多人物:可能是好丈夫的理查、曾經是卡蘿情人的艾比、試探著特芮絲的丹尼。前夫與卡蘿的戰爭。這些衝突到後來成為一個又一個的關卡,無論是特芮絲又或卡蘿,她們必須更堅強、更認同自己,才能度過。
而這樣難關的來由,是她們都必須(被迫)經歷異性戀關係後才能確認自己的同性情欲。因而,那些衝突幾乎無法避免。
我喜歡的是《鹽的代價》的後半部,那些所有矛盾統統爆開之後。特芮絲與卡蘿如何從互相試探乃至於分手,這些對於特芮絲又造成了什麼影響。理查從好男人搖身一變成偏執的魔鬼,我幾乎想到般若,因為嫉妒而變成鬼的形貌。嫉妒與無力轉化為排斥異己乃至於獵殺女巫的偏執,會變成般若的,不只是女人。而惡毒的男人與惡毒的女人一樣恐怖,甚至更讓人噁心。無論是特芮絲的前男友,又或卡蘿的前夫,都為了遂行自己的希望,持續的塑造出一個打壓同性戀的社會。透過卡蘿與特芮絲,看到的是一個醜惡的世界。
印象中海史密斯自己就是個女同性戀者,但我找不到相關資料來佐證。
這本書我前後密密麻麻的夾了許多發票,在讀的時候也一直想到許多東西,但真正要寫的時候她們卻都消失了。
那就這樣吧。有人說鹽是生命的必需品,那麼換取生命的代價是什麼?我則很直覺的覺得,鹽的代價,就是必須曬乾海水。
tags:女同志小說、同志小說、夏日傳說
On this day..
平面犬。/乙一(14/30) - 2007
- 地獄的奇術師/二階堂黎人 - 2006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我有讀這一本,我也很喜歡這個作家,"聰明的瑞普利先生"非常的精采,所以很期待這一本,不過看了一半就停下來了,覺得對主角的心思描述看得我好累,雖然這就是作者筆法的□害之處。
瑞普利也有描述同性的傾向,這兩個主角的心境很相似,由不同性別表現出,是很有趣的地方。
我想我還是要把這本書看完才是…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瑞普利》我反而看不完說,對我來說有點太刺激了(笑)
目前還在想怎麼克服這層障礙,因為我好想看瑞普利的男男戀(重點不是這個吧XD)
其實如果一下子讀不完,又沒有必須看完的壓力的話,放著也好。我有些書也是這樣。哪天興致來了,很神奇的就欲罷不能了:p(啊,當然也有很多比重是永遠不會翻開[絵文字:e-263])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瑞普利"我是先看電影再看書,通常只要看過電影我就不太看原著,因為電影太生動,怕看書會覺得悶,不過這一部是唯一一部讓我覺得書跟電影都一樣精采的故事。
書看了一半沒看,就好像身上一直貼著便利貼"XXX只看了一半,要看完….",屬於待辦事項,不做完,心理上很麻煩啊….Orz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我也是電影和原著大約只會挑一個看,不過原因有點相反--我怕電影更動的情節太多,會讓我覺得很怪(唯一的例外大約是《魔戒》了吧):p
哈我了解「便利貼的感覺」。不過我是用發票,每次看到很多發票夾在書裡面就有種 啊 囧rz 的尷尬感受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