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黑塔六˙蘇珊娜之歌/史蒂芬˙金

  在《黑塔五》的最後,蘇珊娜-米亞帶著黑十三前往紐約待產。發現這件事的共業夥伴們,不得不緊急動身,準備另一場漫長的戰役--只是這回,因為米亞的緣故,使得戰場被一分為二。他們必得有人去找蘇珊娜,卻也必得有人守護玫瑰……。
  原本,任務的分派應該是這樣的:羅蘭和艾迪前去尋找蘇珊娜,而傑克與大叔往訪玫瑰。然而,「業」自有意志--在曼寧人協助下,兵分二路出發的夥伴們,意外的發現自己走向了預料之外的道路。


  《蘇珊娜之歌》將故事從羅蘭的世界拉回我們的世界。精彩的畫面依舊一場場的依序演出:羅蘭與艾迪一出「門」之後的槍戰(但我想的卻是,糟糕,這可是「真的世界」,那對姊妹可真夠倒楣的--)。透過大叔之眼所看到的、外在是個孩子但內在是個槍客的傑克因著仔仔而發飆。但全書最吸引我的,如同書名所說,正是「蘇珊娜之歌」。
  我甚至懷疑,史蒂芬金也許是為了要寫出這些個場面,才寫出這一本《黑塔》的。蘇珊娜之歌,或許正呼應著「玫瑰」之歌--微弱但卻美好,充滿了正向的力量,彷彿讓你見到世界初始的光。
  蘇珊娜之歌,是什麼樣的歌呢?
  那其實便是人權之歌。那是紀念爭取黑人人權卻慘遭殺害的三個年輕孩子。蘇珊娜認識他們,而她已經很久沒想起他們了。那些年輕、熱情,而過早消失的生命,在歌曲中又緩緩的鮮活了起來。是這首歌讓蘇珊娜打敗了米亞,也是這首歌讓米亞認識到如何生而為人。
  我想到了當我聽聞「波士頓大屠殺」到底有幾個人死去時的驚訝。也是那時候開始,我認知到東西兩種文化對於人命價值的不同認知--無論如何,他們終究有足夠多的一群人是小心翼翼的對待人命。那樣的價值於焉彰顯出來,在歷史上、在文化上、在寫作上,而逐漸的傳遞給下一代,逐漸的形成一種精神。
  這一段在整本小說中占的份量也許不多,但在我看來,它有如「玫瑰」一般。而光束的頹圮、世界的傾斜則象徵了大環境的不友善--儘管如此,黑塔的共業夥伴仍舊願意為了這些而戰。
  另外會讓金迷津津樂道的,應該是在《蘇珊娜之歌》中,史蒂芬金讓自己在裡面參了一咖的橋段吧。印象中,在前幾集的後記/前言中,史蒂芬金在寫作《黑塔》時曾經遇上的狀況,都在這些段落之中被寫了上去。亦虛亦實的寫作手法讓人忍不住揣想著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幸好,在我們的世界裡,史蒂芬金還活著,安然無恙的寫完《黑塔》--而我也真慶幸,還好皇冠是在他寫完後才一口氣出完--我一點都不羨慕那些雖然早點接觸到這個故事,但卻必須等上數十年的可憐讀者。
  最後我得承認,這幾天我的腦袋裡一直浮現「圓圓的地球殼上背」這樣的話。好、好可愛(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