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假作真時真亦假:中庭殺人事件/恩田陸

Photobucket

根本就沒有什麼食神,或者說,人人都是食神。

  恩田陸的《中庭殺人事件》呈現了一個不同於前幾部中譯作品的新氣象。先前的作品,給我的感覺一向是滿盈著某種懷舊氛圍,並在這種氛圍下創造出「不思議」的世界。然而在本作中,這樣的印象輕易的被推翻了。


  延續著《三月的紅色深淵》書中書的概念,與《終局》所呈現的「內與外」思考,《中庭殺人事件》或許可認為是恩田陸在思考內與外,虛構與現實此類問題時所創造出的某種結晶也似地東西。恩田陸巧妙的運用了戲劇元素,將人與文本之間的關係自然的置入內與外之中(《中庭殺人事件》本身就具備了三層的內外關係),並且運用寫作的技巧巧妙的斷裂出一座鏡之迷宮:事件的樣貌彼此類似,卻又不同,於是在層層照映之間相互重合而不重疊,宛若數面相對的鏡中所映出的萬千身影……那就是《中庭殺人事件》給我的感覺。
  想再埋怨一下,較諸一樣想探討表演之於人,與內外問題的秦建日子,恩田陸的技巧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而這樣內外層層相連的結構,則使我在閱讀時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混亂--不僅僅在於哪一本劇本才是離我最近的,更在於哪些「人」是存在的?劇作家死了一遍又一遍,女演員們重複的演出各式各樣的獨白與情節,最終就連最外側的、在「中庭」中倒下的女孩也都「虛構化了」,彷彿也成了戲的一部分--然而這樣的認知原本就是詭異的,因女孩原本便是「書中人」,原本就是「故事」的一部分。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劇中的女演員們身上--他們是真實存在的人,又或僅僅是存在於另一個劇本上面的角色?然而一邊在追索身份的同時,讀者也將不由自主的想到這之中的虛假與真實的辯論,乃至於「閱讀」與「觀賞」這些活動的本質,從而展演了一場精采絕倫的對話歷程。
  然而這樣的對話畢竟不是容易產生的。《中庭》的前半讀來宛如鬼打牆般,簡直開始令人懷疑裝訂是否有問題了。嚴重的斷裂感與重複或許是閱讀時的最大障礙,然而一旦跋涉過了中點,前方的風景確然是美麗的:作者的意圖開始浮現,而故事的本體也漸漸組裝完畢……而儘管是虛構的死亡事件,卻也誘發了我的好奇心(轉頭看看書櫃,滿櫃子都是虛構的死亡事件啊…..)--是誰殺了劇作家?
  這樣的問題,恩田陸自然不肯用單一的解答來搪塞過去--畢竟都已經走到「真實」與「虛構」的那一線之上了,不用這個多玩點把戲簡直是對不起自己。於是關於劇作家之死,一案多破也就成了必備的劇碼。而關於扮演與窺看,則成了另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雖然答案我們都早已無法更熟習:我們窺看,同時扮演,甚至不知不覺。
  甚至不知不覺到以為是自己的真面目。
  甚至不知不覺到以為是自己的真面目?不,真面目說起來到底是什麼呢?比起面具,那是更為模糊的一個形象吧。

準確的說,我是一個演員。

  台詞,在我們的生命中,早已經內化成某種必備的事物。


關於層數細數,見寵物兄:拼圖碎片般的多重後設──讀《中庭殺人事件》


在〈假作真時真亦假:中庭殺人事件/恩田陸〉中有 4 則留言

  1. SECRET: 0
    PASS: d5d6e94d9ca8db6af7870b9f6abe779a
    太好了
    我要帶很多恩田陸的書去座談會簽名
    耶耶

    粉絲嘛我這。

    要沾障□B

  2.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大姐你也開始耍冷是怎樣
    粉腸才能沾醬啊!粉絲要煮湯!(誤)
    然後帶的多可能還是只能簽兩本吧(理論上啦)
    到時候見囉
    科科

  3. 一個文本,多種詮釋。「中庭殺人事件」

    看了好多本恩田陸的著作以後,其實我發現他很喜歡把一個有基礎架構的文本做很多種不同的詮釋,像《三月的紅色深淵》裡的最終篇所提到的三月之國與後來衍伸出的《藷鼬□m海的果實》,還有在《三月的紅色深淵》裡提到過的《?與褐的幻想》與延伸出來的《?與褐的幻想》這本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