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時間和滑板交錯的疏離城堡:迷幻公園/葛斯范桑(Gus Van Sant)

Photobucket
  《迷幻公園》的基調是疏離的:音樂、滑板聲,乃至於詩般的凝視,在在拒絕了現實的喧囂。而這分疏離,配上男主角天真俊美的臉龐、簡短的台詞與恰如其分的配樂,使得迷幻氛圍躍然而出。
  我想我最喜歡的是那些以粗顆粒子凝視著滑板少年們在迷幻公園自由躍動的視線。那是男主角的視線,他所熟悉凝視的風景,一再的重複,不過顯示了那份癡迷。
  癡迷於些什麼呢?是那份熟練、那種飛越,又或是帶著些微連自己仍不清楚的萌芽慾念?而生活中有太多難以傾訴的,「重要的事」自然屬於此類,然而那些瑣事也是一種不可承受之輕。於是他穿過長長的□色草叢,一頁頁的寫下筆記。


  關於筆記的書寫是我喜歡的另外一個部份。那麼多面相零碎的拼組出一個事件的樣貌。透過一頁頁的「迷幻公園」記事,觀眾得以逐漸進入冷調少年的思緒與歷經的「故事」,敘事的流暢與否之間,如同聞天祥所說的,似乎也模擬了書寫的順與不順。《迷幻公園》的敘事,正如同電影海報所展示的,條狀的切割後組成一塊易於辨認的故事,尋常也不尋常的故事。
  而電影海報同樣也展現出青少年如玻璃般看似易碎的特質。男主角的娃娃臉更是加強了天真/無知/不懂事/天使的聯想印象。以至於時常忽略了他真實的年紀、真實所感受到的往往不如我們想像中那般無邪--而這也正好是一般對青少年的印象特質。
  自始至終,Alex(蓋比尼維斯)總是頂著一臉少有的表情遊走在他的世界之中。而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那是一個僅僅需要幾分氣力去應付去偽裝的世界,就連與女友做愛,蓋比尼維斯看來都是那麼的漫不經心--要說那是因為Alex是演個疑似同志的男孩也無妨(因為之前有看過一篇介紹,將之視為某種同志啟蒙),但我總傾向認為這和對象無關,而與那份疏離的心情有關。他笑,他說話,然而轉過身,他的世界其實無人可進入,也不願對人分享--也許在面臨個人的危機時曾經心動過,然而一轉身掛掉電話、一轉身燒掉筆記,就算告解,聆聽的對象也別無他人。配樂的用處也在此時--介入淡化掉女友憤怒的臉與語言,那呈現的其實是男主角的自我在面對他人時所使用的慣技:疏離。
  於是不由得感到親近。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問題,身處在總是尷尬的年紀,因為難以開口,不知不覺間便也無須再開口,久而久之學會了敷衍的手段,於是時時上演表裡不一的劇碼,終至於讓疏離佔據了所有的感官,而世界不再重要,所有的語言不過是逃避戲耍的文字遊戲(男孩與女孩的互動。明顯心儀男孩的女孩記住了男孩的話,前去關心「重要的事」,但之後男孩反倒站回原先女孩的立場,說那些沒有什麼好討論的。),光與影的細緻變化、人體的躍動,甚至是水泥牆面上那些生動誇張的噴漆,與之互動所得到的慰藉較諸與他人反倒顯得迷人且輕鬆。空無一人的海邊,不藍的海,被長草幾乎淹沒的長椅,一個人的時間可以盡情的想像那些願意與不願意、能與不能被提起的。最終,願不願意被提起的,其實無關乎事件在現實中的嚴重程度,而更加取決於主角:不說「事件」、不說為什麼和女友分手--他什麼也不說。
  他什麼也不說,電影也難得的結束在一場火光中,不給什麼像是結局的影像(而那不正是現實嗎?總是懸宕著的現實),然而很美麗。
  最後想要記一下片中的那位華裔警探。我起先沒發現他是華裔,只是在一陣凝視過後驚覺他有一些典型的亞洲特徵--儘管如此,他渾身所散發出來的氣質其實是融合於那部電影(甚至是融合於那個國家的)。不像一些電影,其中出現的華裔演員總是散發著一股可疑的東(南)亞氣味,彷彿導演將他們帶進畫面,只為了宣示異國情調的存在。就算我不喜歡這部電影,也會為了這個而喜歡,更何況原本就深深地陷入了呢?


[emoji:i-116]影評觀點:
溫柔得讓人心悸:【迷幻公園】聞天祥影評/聞天祥
迷幻公園:魔幻超寫實 071223/藍祖蔚
《迷幻公園》(Paranoid Park)/jostar2(迷幻公園於法國《電影筆記》上的影評)
《迷幻公園》:Gus Van Sant的青春殘酷電幻物語/tzaralin
總而言之是《迷幻公園》的資料/原子映像


在〈時間和滑板交錯的疏離城堡:迷幻公園/葛斯范桑(Gus Van Sant)〉中有 2 則留言

  1.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我買了,看完了。
    看完心情悶悶得

  2.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我現在想起這部,也都還覺得有些惆悵。
    但說也奇怪,很多我喜歡的文本都會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