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日) 14:30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如同栞所說的,我抱著一種錯誤的期待去觀賞這部片。結果雖然不盡人意,但後來想想好像也不算是太差的經驗。有一些什麼的確透過黑暗的劇場傳遞過來,議題們在台上愛恨交織的二人之間像皮球一樣滾來滾去,我幾乎想叫出《巧克力冒險工廠》裡面的小矮人歌唱隊,默默的配上諷刺意味濃厚的歌詞。
故事透過一男一女兩個角色的對話,逐漸展露出整體的面貌。從「你是誰?來這裡做什麼?」開始,觀眾踏入了一個不斷跳針的對話迴圈。那些迴圈一方面是如此的令人不耐,另一方面卻又是那麼的真實。他們開始爭吵,雖然不是真理,但事實倒也在進一步退兩步的緩慢進展中浮現。不斷跳針的句子引領著我回到每一場無謂的爭執:那些不用有預知能力也想得到的步數,甚至是中間一度激情的挫敗。我想起了小林綠去看色情電影時喜歡聽到的周遭人的喉頭「咕」聲,忍不住想著就在那個時刻,身旁這些同處一堂的陌生人是否想著一樣的心事?
對話持續著。聽著陌生人/過去的爭吵記憶無限迴圈,其實也是件非常累人的事情。說不清有幾次站起來大叫不要吵了的衝動。印象裡,開演之後至少吵了十五分鐘,男主角才認出女主角是哪位。這可真是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啊。不過畢竟,12歲的蘿莉與27歲的成年女性不可同日而語(那為什麼我國小同學隨便走在路上都可以把我認出來?)我要坦白說,看到這裡時我真的差點崩潰。拜╰(〒皿〒)╯託,連這女的是誰都認不出來您跟人家吵啥啊?為何一臉被抓姦的心虛樣啊?
但之後或許可說是漸入佳境。取回記憶羽毛的男主角終於順利的與女主角踏上回憶的旅程。男人開始述說他的人生如何崩毀,他又為何會愛上一個12歲的女孩。女子嚷著,我才十二歲,我什麼都不懂,我只是懷抱著憧憬。「你討厭人家把你當小孩看。你不像12歲,你比很多大人要成熟。」男主角說。
噗友蛙小小發過的一則噗瞬間閃過我的心頭。那是關於「大人」與「成熟」。年紀大了就一定會成熟嗎?或者只是馬齒徒長?蘿莉或許不成熟,但四十歲的中年男子卻也未必成熟。
他們繼續揭露過往的甜蜜與傷口。一層一層細緻的撕裂著。愉□的同時混雜著痛楚。燈光轉換昏黃,在牆上投射出樹的陰影。□鳥掠過。女主角好長一段獨白,描述著那些記憶中的美好與惶恐。描述著街坊的相遇、公園的幽會,與最後相約私奔卻被拋下的不甘。她終於被教導了,那不是愛,那是侵犯;那不是憐惜,那是方便。她終於理解了「他們」的邏輯、「他們」的詮釋,然後從他們的眼睛看到了背叛,最終依照他們的理論,崩潰。
那好痛的。當然我不是說背。
獨角戲終了,換他出場。他開始敘述向右走的那一邊故事。他說那一切都是誤會,是陰錯陽差,他不是有意拋下她,他們只是不巧的互相尋覓,卻又不巧的互相錯過。
女人相信嗎?我不知道。我相信嗎?我也不知道。
但或許相信會快樂些。相信那些年以為的背叛實際上只是殘酷的玩笑,要比相信真的被背叛要輕鬆許多。女人質問著男人為何不告訴她這一切。男人說他寫了信也寄了,但中間層層的關卡,讓他無法確定信是否到了女人的手中。新一輪的爭吵。新一輪的歡笑(這回變成垃圾大戰)。
終止垃圾大戰的是另一個十二歲的女孩(不過老實說演員一點都不像啊)。那是男人現今同居女友的女兒。那像是另一個年幼女人的翻版,帶著一種早熟的嫉妒與嬌憨。懸疑感悄悄地揚起--男人說的,有幾成是真話?他說他已經告知了同居女友,他曾因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而被判刑的過去。後來在女人的追問下承認那是謊言。他技巧性的迴避了女友有女兒的狀況。而人的心理總帶有一種預期:一個謊言背後是層層疊疊的謊言,而方才那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又夾帶了幾分的虛構?
這時候或許需要一點張愛玲。或許男人那時有一點真心。但人總是自私的。於是什麼也休提。
《黑鳥》的劇本聽說廣受歡迎。我覺得精彩的部份還是在結尾段,營造出的戲劇張力頗為夠味。但前頭那些千山萬水的辛苦跋涉可真就讓人有點不耐煩。另外一個部份是在對話改為中文的部份,總覺得有些部份過於矯情又或拗口。演員的口條都很棒,但總歸有種彆扭的戲味。於是從頭到尾,我整個是很從容的站在局外,像是在咖啡館裡偶然聽到鄰座的戲碼,還好整以暇的打量他們的穿著乃至於語調。
其實是有些可惜了。不過拜此齣戲之賜,多了一個與朋友們聚會吃喝的夜晚,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穫吧。
他山:
荒子手記/黑眼睛跨劇團《黑鳥》
栞の心靈角落/黑眼睛跨劇團:《黑鳥》
官方:
鴻鴻‧黑眼睛跨劇團/黑鳥
春光殘破的禁忌戀曲―黑鳥BLACKBIRD//樂多文創
On this day..
- 搬家啟事 - 2009
- 凶眼/喬吉歐˙法列提 - 2007
- 血色河流/葛紅杰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