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科技時代以來,「老大哥」的恐懼就無所不在。極權的影子不再高高的以屠刀的模式掛在我們的頭上,卻悄悄地以電線為前線潛伏到我們的腳下。足跡與氣味不再是偵探尋人的方式,而躲避這樣無孔不入的偵查,似乎也不再是犯罪者的專利。日前,Google地圖宣佈進入台灣,一輛輛拍攝車輛進入大街小巷,360度的攝影引起了紛紛擾擾的意見。有人說這樣很好,節省了旅遊時打聽目的地的精力,有人說真是糟糕透了,現在從衛星下載10秒的時間就能掌控個人私隱:家居地址、出門路線、與誰會面……更別提所需的機器小到可以塞在手機裡。
有些時候,事情無涉犯罪,卻不欲他人見的(某些時候,我們是為了維持形象)。那樣的東西,我們稱之為隱私。然而,隱私與犯罪卻有著極大的交集,由是,隱私權與打擊犯罪,這兩者就像頭尾互咬的蛇一般,總是對著彼此展開攻擊。而生活在科技時代的我們,也總是擺盪在安全-隱私兩者之間,猶疑不決的抉擇著。
這樣永恆不止的衝突,便是許許多多電影與小說的主題了。從早期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創造出「老大哥」這個詞語開始,一連串的子子孫孫展現了科技的無窮潛力與人類的百折不屈。基本上,無論是《全民公敵》中赤裸裸的展現,又或是《關鍵報告》中隱蔽的提及,甚至是《瞞天過海》一系列中看似輕挑的奪寶,都與人類/監視科技的對抗脫不了關聯。身為一個當代作家,傑佛瑞˙迪佛在這本《破窗》中,也正面的面對了這樣一個衝突的關係。藉由一齣又一齣的刑事案件,迪佛如同前人一般,在隱私-安全的天枰兩端不斷的增加砝碼,偶爾它會向一邊傾斜,偶爾卻又倒向另一邊。這樣模糊的「動態平衡」或許無法幫助我們下決定,但讀起來卻會比那些斬釘截鐵說好或不好的作品要來的愉快許多。
林肯˙萊姆正在偵辦一場與英國警方合作的案子,追捕的對象是一名狡猾無比的罪犯。就在收網的緊要關頭,他卻接到一通電話,通知他堂弟亞瑟被逮捕了,罪名是謀殺。亞瑟的妻子茱蒂堅稱丈夫不會犯下那種罪行,可要命的是,證物具在--包括所有該有的微物證據。
儘管與堂弟之間的心結難解,但林肯仍然接受了茱蒂的請求,試試看是否能找出哪個環節出了錯。而在拿到案件細節後,萊姆認為「罪證相當有力……不對,罪證有力過頭了。」
對我而言,迪佛從這裡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他不讓林肯與艾米莉亞兩人在這個可能不可能的地方打轉,把五行變成三十頁,而是絲毫不拖泥帶水的讓林肯直接跳到下一步:揪出歹徒。
「我認為有人陷害他。」
「為什麼?」
「動機是什麼,」他嘟嚨說,「我們暫時先別管,現在的重點是歹徒陷害亞瑟的方法。如果能理解歹徒的手法,就可能導引出歹徒的身份,過程中甚至可能解開犯案動機,不過動機現在不是首要之務。」
啊哈哈,這邊雖然說有點牽強,不過讀起來非常爽快。
如果說CSI辦案是兇手與偵探之間攻城掠地的戰爭,那麼林肯˙萊姆的《破窗》探案就像是《獵人》中的「貪婪之島」般的冒險遊戲。尋線追逐著兇手之際,萊姆等人也一腳踏入了不為人所知的領域:資料探勘業。這個行業蒐集資訊,分析並儲存後賣出以獲利。他們替所有人編號,掌握他們的生活習慣:買的家具、穿的鞋子、喜歡的飲料,然後通知廠商何時該寄出DM,或者告訴警察該去哪裡逮人。他們的標誌是「燈塔」。進入「燈塔」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你必須有權限,有密碼,有身份,而一切都會被紀錄,所有人也將會相信那一份紀錄。
藉由「所有人都相信紀錄」的這一點,迪佛將整本小說的層次拉到另外一個高度,如同他將「老大哥」從官方轉移到民間一般,原本高層級的犯罪如謀殺、國家安全,施施然地轉換為更為切身的犯罪:盜刷、冒用、溢領。那才是市井小民如我等者日之所見,常懷其憂的恐懼。我們將驚訝的發現,藉由這樣的瑣事所拼湊出來的生活,有多麼貼近,而這樣的濫用,又有多麼恐怖。
而迪佛書寫與逆轉的功力已經是有口皆碑,就不用我再多戴幾頂帽子了。只是我想這本小說在出版時應加註警語:請使用現金購買本書。又或者是:讀完這本書,你不會想再用悠遊卡或i-cash!的宣傳詞。(不過這樣會被統一追殺吧,哈哈。)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我想大推「請使用現金購買本書。」XDDDD
SECRET: 0
PASS: 74be16979710d4c4e7c6647856088456
老實說我最近才買i-cash…..
這時候看到這本書的感覺真是複雜啊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