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設治紀念館的美麗庭園,大抵要歸功於園內那幾棵令人目不轉睛的大樹。說起來,設治紀念館得以保存,和園區內某棵百年樟樹也脫不了關係。那驚人的存在感,讓我有些懂得了護樹團體對於這些無法移動的長者們那稱得上執著的保護心理。它實在是太美了。
除了樟樹之外,設治紀念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裡面撥放的介紹帶。那算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吧,我們在播放廳外探頭探腦,志工誤以為我們要看影帶,於是就熱情地開燈開設備開始播放,我們也就誤打誤撞地坐了下來。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可真是把我逗得很樂:那錄像可是充滿了對政府無心文化保存的血淚控訴,兇得!印象裡是九零年代拍的短片。當時本土意識已然興起,但大多數公部門與許多台灣人對台灣文化仍處於毫無概念,甚至斥之為低俗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裡,即使是以縣政府的高度,要推動「日據時代」的建物保存與重新規劃,也仍需莫大的努力。被譽為民主聖地的宜蘭,在這個領域也同樣是令人敬佩的先行者。這卷錄像可說頗為忠實地記錄了那個仍不太遙遠的年代。一邊看,一邊忍不住覺得宜蘭人的鄉土之情實在是非常令人感佩,以及我們終究走過了那段時間,來到了意欲挖掘自身文化歷史的時刻。
比起館內訴說宜蘭設治的經過,全館裡我最喜歡的,還是這卷影像,真的是強烈推薦大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乘著了解自身鄉土的浪潮,有許多少年郎也紛紛鮭魚返鄉,試圖運用所知所學,與地方風土結合,創造出嶄新視野。在城隍廟附近的Rebirth Chocolate,還有宜蘭頗負盛名的long face臭臉甜點工作室都是這樣的店家。我們抵達之前,其實沒有先做什麼功課,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在逛城途中,自然而然地會與這樣的店家相遇(我想那是因為宜蘭城真的也不大的關係吧)。
獨立書店與咖啡店,也是逛舊城時難以忽視的風景。我很想說自己去了鳴草咖啡,也去了小屋子有書,然而事實是當天鳴草好像沒有開。小屋子可能有開,但我看著照片,實在不覺得我進去過那個空間……然則,我確實在這兩間店(中間)的某個地方買了一本堪稱為蘭城秘笈的攻略本本,編得好極了,讓我很遺憾為什麼沒有早點認識它--但話說回來,當我要再訪宜蘭時,怎麼找也找不到那個本本。一切都是命啊。
既然找不到秘笈,那麼就興之所致吧。問說,想去哪裡?因為天氣熱,那麼不如去宜蘭美術館走走,至少有點遮蔭。一去,才發現宜蘭美術館雖然小,但本身自有歷史之外,企劃也相當用心。
宜蘭美術館,是此前是戰後重建的台灣銀行宜蘭分行。館內留存不少銀行舊有設備,比如這個金庫也似的鐵門,經過重漆之後高高地掛在天花板上,特徵鮮明,像極了藝術品。
宜蘭美術館,前身是去宜蘭美術館的時候,恰逢宜蘭畫家楊乾鐘的回顧展。他的作品說起來帶著一種質樸的感覺。至於這幅,去過頭城的朋友應該一看就知道為什麼會選它做展覽手冊的焦點作:那擺明了就是頭城盧宅。看了展覽之後得知楊乾鐘與盧讚祥之間的關係,於是越發覺得這畫選的真是好。
實話說,楊乾鐘的畫或許稱不上驚天動地的國寶級大師名作,然而從這個展覽裡面,卻也可以看到他極力突破自我、追求藝術境界的執著。我想我們許多人在各自的領域,能到達這樣境界的,其實也不多。宜蘭美術館願意立足地方,表彰在地畫家的理念,讓鄉土概念持續紮根,這也是我在看這個展覽時最為感動的地方。
美術館往下走,就是宜蘭人故事館了。前身為宜蘭縣議會的故事館,是棟相當雅致的建築。一進門,就是一尊蔣渭水的銅像。戴口罩雖然是老梗,但依然令人發噱。往南走一點,很巧地就是蔣渭水故居所在地。現在雖然什麼都沒有了,但至少有立個碑。
說起來,宜蘭人故事館真的是個很酷炫的館。它裡面用大圖輸出展蔣渭水生平之餘,還讓像繪圖、串珠等手作攤位杵在前面。以致於我看到昭應宮大圖時在興奮之餘還要和前面攤位的太太點頭致意,整個好不尷尬(……說起來,擺個算命攤倒可能是不錯的主意)不知道是否館舍經營上欠缺金援,只好以此方式開源節流?但說真的,與其如此,不如把所有展場都拿去做成咖啡廳,可能還雅致些。這大概是我逛了許多館舍下來,最為失望的一間了吧。
在經歷過宜蘭人故事館的震撼後,這隻可愛的鳥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驚喜了。原本只覺得它醜萌醜萌,走近一看,才發現那都是回收材料做的,瞬間上升了幾分「實在太厲害了」的感想。再仔細一看,原來整個公園裡都是回收材料製成的藝品,栩栩如生,不靠近還真的很難發現。
這隻鳥不是我逛蘭城最後的驚喜。最後的驚喜是奕順軒。起士餅超好吃,而且麵包真的是誇張的便宜。它有名不是沒道理的。但,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On this day..
- 2015.08 泰國清邁、擺鎮/拜縣 day2-2 - 2015
- 焚舟紀-煙火:九篇世俗故事 - 2005
- blog pets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