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島內散步和兩廳院的合作企劃,挑選了疑案辦「條通疑案事件簿」作為企劃內容之一,讓我有機會一睹《幸福老人樂園》的彩排場。
我對劇場無疑是陌生的。數次的觀劇經驗,其實也都是在朋友的帶領下看個熱鬧,鮮少有主動前往的熱情。撇開懶惰這個因素不談的話,我想將之歸咎於過往一些自己主動去找戲看,卻沒有得到好體驗的經驗:不知怎地,我挑到的戲都是些以平淡的手法,去探討一些哲學上早已被談到爛掉的問題。朋友們挑的戲倒真的都是好看的,只是這類的戲往往一期一會,一忙,一晃眼也就過去了。
簡而言之,我覺得我和戲劇沒有什麼緣分。
因此,這次去看《幸福老人樂園》的彩排,我心裡毋寧是相當忐忑的。儘管好奇內容,卻也擔心萬一我不覺得好看的話,那該怎麼辦?
主題是我另一個有些擔心的地方。於我而言,一個企劃必須有其整體感。亦即,「條通疑案事件簿」的內容必須要和《幸福老人樂園》的內容具有某種相互呼應的關聯--否則為什麼要把兩者變成套裝行程呢?
帶著略略有些緊張的心情,我到了三樓的實驗劇場。
實驗劇場不大,但座位的布置對很少看戲的我來說相當有趣。它呈現了一個「川」字形的樣貌。左右兩邊(或者前後兩邊)是觀眾席,中間則是舞台。換言之,演員被觀眾們夾在中間,也因此沒了要一直把正臉面對觀眾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為了讓兩邊的觀眾都能欣賞到演出,因此我想在走位上的安排應該是需要相當細緻的考量吧?就座後燈暗下來,戲登場了。
一開始登場的,是由張家禎飾演的碼頭工人阿默,與林子恆飾演的失智症患者。阿默一邊問老人他的過往,另一邊和老人玩遊戲、替老人編造快樂的回憶(天啊雖然整齣戲一直重複老人的姓名,但我要寫感想時卻怎麼都想不起來……我的記憶力可能也跟老人差不多,囧)。接著,飾演老人女兒的張寗登場了。從她的描述裡,觀眾逐漸得知了三人之間的關係--病人、疲於照護的家屬,與好心的撒瑪利亞人。
這是個大家都高興的安排。因為撒瑪利亞人的出現,家屬得以從照護的重擔之中暫時脫離,重新回到自己的人生舞台;患者安全開心;撒瑪利亞人則重溫了家庭的溫暖--然而盛極必衰。當所有人都滿意於這樣的安排時,異變的種子卻已悄悄地發芽。
老人開始主動地抽換了他的記憶。在他的記憶中,不能消失的人消失了,而從未存在過的人卻無比地活躍。世界慢慢地從形變產生了質變。霎時間,對所有人都好的安排,卻造就了傷害所有人的結果--他們該怎麼辦?
抽換記憶,可以平息傷痕嗎?抑或它不過就是痛苦的移轉,只是將一個人的痛苦改由另一個人去背負?
如果說之前我不過是覺得三名演員都演得精湛,那麼到了這個時點,我得說我已經無暇感嘆演員的演技了,而是整個投入到故事之中。為那樣的挫折而感到挫折之外,也想起了家中親人類似的生命經驗。此時,我知道了先前我的想法不過是白擔心。《幸福老人樂園》不僅跟疑案辦的主題不能再合,連故事和表現形式都令人深深傾心。我非常非常喜歡這部戲。
在《幸福老人樂園》的預告中,有這麼一段話:「如果記憶可以被抽換,能否平息那傷痕?」我蠻喜歡這句話,覺得它精準扼要地捕捉了這齣戲所要討論的核心。再者,這也是我曾經困惑的一個問題。為了給自己一個答案,我還去唸了個研究所。幸運的是,如今的我,對此已有了自己的標準與答案。
或許因為有處境全然不同,但類比頗為相似的經驗,因此當看到阿默、小如與老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時,那瞬間是相當感動的--儘管最後的結尾對我來說又有點高深莫測了。
走去搭捷運的路上,看到了跨界舞台劇《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的海報。那上面的名字可真是都響噹噹的:王景生✕魏海敏✕陳界仁✕張照堂。霎時間有些動心。然而這得要多謝《幸福老人樂園》,給了我「也許我終於能領略舞台劇的魅力了吧?!」的信心。
讀到這篇專訪,覺得裡面講述的這一段「之前到倫敦念書時,接觸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當時和他們聊天,發現每個人對於自己國家都能侃侃而談,從種族主義,到國界的縮小與發展,細到連地理面積和人口總數都能隨口說出,可是我都得上網搜尋才知道台灣的事情,才發現我不太認識自己的國家。」已經是一代台灣人的共同經驗了,也因此深深地有所共鳴。
On this day..
- 返回閱讀的起點:惡魔的手毬歌/□溝正史 - 2008
- 當地獄出現眼前:硫磺之火 - 2008
- 龍眠/宮部美幸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