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買了這本小說,但不知為什麼非得要拖到台灣能最接近冰島氣候的此刻才開始讀它。但無所謂,我很高興之前某個時刻買了它,因為這本小說比我想像中還好看。
本書描述到冰島攻讀獵巫史的德國研究生哈洛德.龔特萊日被發現在大學身亡。他是被勒死的。而多虧了那雙被挖掉的眼睛,他的死狀堪稱悽慘。警方很快地便逮捕了供應哈洛德毒品的朋友胡吉,宣稱他就是兇手。然而出於只有自己知道的原因,哈洛德在德國的家人卻不相信胡吉就是真兇。富可敵國的龔特來家族找上了曾在德國留學的律師朵拉.古蒙多迪,要求她和他們派去冰島的家族朋友兼前警探馬修.萊克一同調查。可能的話,找出真兇。
隨著兩人的調查,哈洛德.龔特萊人生的陰暗面,漸漸隨之一同揭開。原來,哈洛德對獵巫史的興趣並非僅止於學術,他對施行其實同樣有著駭人的興趣與心得。哈洛德對毀壞身體的迷戀,不僅限於他人,他也熱中於對自身的改造:蛇舌、皮膚雕刻、異物植入。事實上,當我看到他在肩膀上面也植入小釘的時候,忍不住想起他到底要怎麼穿衣服?那可是冰島,不是什麼光著上半身也無所謂的地方。
朵拉與馬修開始訊問哈洛德的朋友們、了解他的研究、查看他的電子紀錄、財務狀況與家中物品。在種種事物之間,哈洛德的研究是異國風情最為濃厚、怪誕、陌生但卻令人好奇的項目。為了解開這些只有本人才知道的秘密,朵拉與馬修便一頭鑽進了中古世紀的獵巫史。這原本可能變得又臭又長、過於血腥,又或是令人忿忿不平,然而神奇的是,伊莎.西格朵蒂的書寫技巧相當優秀。她在書中提到的獵巫史,都是解開謎團所需的背景知識,而非又臭又長的歷史介紹。此外,我非常喜歡她在書中提到獵巫受害者時,不是從他們遭受到的苦難著手,而是去講述他們遭受完苦難之後的事情--別忘了,那可是醫學不如今日發達,而心理醫生這個名詞甚至尚未出現的時刻。西格朵蒂只舉了一個例子,但我很懷疑讀完之後我能忘得掉那可憐女人的遭遇:一隻腳及所有的手指都被壓爛,沒有耳朵,身上全是刀傷,因為他們要測試她身上是否有不會流血的部分。還有其他只有暗示沒有明說的地方。
在這個例子裡,馬修問朵拉能否推測出那名女性的遭遇。朵拉不假思索地問他,她有孩子嗎?馬修說沒有。朵拉說,那就是自殺了,「為了孩子妳可以忍耐無盡的痛苦跟折磨,但其他就沒有什麼能支撐她了。」這樣說的朵拉,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這一點,讓她在調查時備受限制:她得去接小女兒、得處理大兒子遭遇的甚至是不知道什麼的危機。然而另一方面,卻也讓她在捕捉相關人士的情緒與關係上有著比馬修更為敏銳的觸角。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或許有部分便是建立在這樣自然地令性別與社會角色所帶來的不同視角和行動與故事融合再一起的原因吧。
另一個因素是《死亡祭儀》儘管有個黑暗的主題,但西格朵蒂卻是以較為明亮的筆觸去描繪這個探案故事。小說中時常可見冷冷的幽默敘寫,這不僅發生在角色彼此的對話之中,更是作者描繪事件的基調。舉例而言,當介紹到朵拉的背景時,讀者將知道她是個單親媽媽,而西格朵蒂是這樣描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