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推理競技場》挺好看的,因此在讀完後,我就意猶未盡地拿起了架上另一本深水黎一郎的作品,也就是本書《最後的計謀》。
與中規中矩的封面相比,本作的宣傳語可謂相當驚人--「正在讀這本書的你,就是兇手!」
無可否認地,這確實能勾動我的好奇心。讀者要怎麼成為兇手呢?這種事真的辦得到嗎?
從結論開始說的話,我只能說深水黎一郎其志可嘉,其情可佩,但說到要提出一個「不限於特定讀者就是犯人」,亦即「每個讀者在讀完後都會認為自己是犯人」的詭計,至少在《最後的計謀》這本小說裡是無法達成的。原因很簡單。就像小說裡的有馬所說的,因為「讀者存在於作品之外」。只要有一個可能按內容去執行的讀者,又或是寫作者指定的報刊消失,那麼小說的後半部就得要全部抹掉重寫了,由此,無法成立深水黎一郎想像中那樣嚴謹的「跨地域、跨時間、跨語言」的詭計。
《最後的計謀》的故事,從描寫一位推理作家「我」收到一封匿名信,聲稱要賣給他一個價值兩億元的「讀者就是兇手」的詭計。「我」在收到這封信的同時,正計畫去探訪認真研究超能力的科學家;此外也向妻子和大學好友有馬徵詢相關意見。最後,得知匿名信消息的警察,也上門來探查寫信人的身分……
如同《推理競技場》一樣,在《最後的計謀》裡,故事也是為了詭計而生。為了掩蓋這個詭計,深水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在處理小說的幾條支線。可惜的是這些支線一言以蔽之,就是有點無聊。無論是超能力支線,又或是神秘來信者過去故事的支線,都透著一股千禧年代的感覺。也許當時的我來讀的話,還會被迷惑著吧?查了一下,本作最早是以《ウルチモ・トルッコ 犯人はあなただ》之名,在2007年出版--果然是千禧年啊,那麼好像也就不怎麼令人意外了。現在再讀這些,只覺得「啊啊怎麼還沒有屍體出現啊?」、「我知道這都是詭計鋪陳的需要,但也太長了吧」。淨是這種無聊的感想。
好的,那麼照例防雷。
嗨我是防雷頁。
這本書的詭計,是患有類視線恐懼症的香坂誠一,在犯下殺人的大罪後,為了得到兩億的保險賠償金,讓妻兒在他死後可以好好生活,因而拜託童年好友、現為推理作家的「我」協助他施行將自己寫的文章暴露在大眾視線中,從而達到致己於死(如心臟停跳)的效果。唯一可以停止此事的方法,就是在指定報刊上刊登要付兩億買詭計的訊息。所謂「讀者就是兇手」的詭計,即成立於閱讀本書的讀者沒有停下來去報紙上刊登該訊息的基礎上。
但問題來了,姑且不論其他層面,單就詭計論詭計。如果該報不再發行呢?又或者真的有讀者刊登了廣告呢?小說後半的內容依然存在,換言之,香坂依舊會死。在這個層面上,這個詭計是失敗的。不僅這個詭計失敗,連為了鋪陳「類視線恐懼症會致人於死」合理性的超能力情節中出現的超能力詭計都讓人有點失望--姊妹事先講好暗號的話,那麼百發百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一邊看到超能力姊妹試驗的謎題,我一邊這樣想。沒想到還真的矇對了。只差暗號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因為沒有線索,所以沒有抓到。
但話說回來,如果這本書改成90年代台灣流行一時的連結式網路文本,那倒是可以避開上面的問題,從而達到「讀者即凶手」的成效。是因為日本人很少用電腦,所以沒有想到此點嗎?老實說我蠻好奇的。
整體來說,《最後的計謀》是概念強於執行的作品。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認真地探索推理疆界的本質就是了。
On this day..
- 火車大劫案/麥克˙克萊頓 - 2008
相關文章:
- 寫給新本格的情書:推理競技場|深水黎一郎
最近春天出了深水黎一郎的《推理競技場》,我參加的一場讀書會選了這本書。春天沒有出電子書,正煩惱著架上已無空間的 … ... - 在沒有小說的末日世界,試圖成為一個推理作家:讀北山猛邦《少女音樂盒》
前一陣子因緣際會之下跑去逛書店,順便帶了幾本想看的不得了的推理小說回家。其中一本就是北山猛邦的《少女音樂盒》。 … ... - 白馬山莊殺人事件│東野圭吾
儘管我不太喜歡兩千年後的東野圭吾(誰叫他老是熱愛讓角色們在情感這方面進行極限運動),但曾經我也是,呃,半個(? … ... - 當性的歡愉,成了苦難的剝削:如幽女怨懟之物│三津田信三
很難準確地描述讀完《如幽女怨懟之物》後的感覺。 它有著日本鬼故事特有的幽黯視線所帶來的微微寒顫,有著「人比鬼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