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子,我非常害怕接觸納粹相關題材的作品。無論是虛構的《野獸花園》,或是實事改編的《辛德勒的名單》。就連《美麗人生》亦然:在那充滿童心的笑料之下,是那麼多沉重的苦難。然而,作為一個期待轉型正義的個體,納粹德國與它在戰後的轉型之路,是難以避開的引路石。正是因為苦難重重令人不忍卒睹,因為惡貫滿盈令人難以置信,因而越發需要理解。
長久以來,我試著訓練自己閱讀相關的影視資料與相關記述。然而無一例外的,每一回都是一場情緒的重擊。直到我讀了《希姆萊兄弟:一個德國家庭的故事》這本書。它的作者是惡名昭彰的海因里希.希姆萊的姪孫女,卡特琳.希姆萊。
從小頂著希姆萊這個姓氏的卡特琳,在戰後德國批判納粹的氛圍下,不可能對自己的身世毫無了解。然而或者由於並非海因里希.希姆萊的直系血親,而是其弟恩斯特.希姆萊的後代,卡特琳從家裡接收到的概念是,納粹做了很多壞事,伯祖父海因里希確實不對,然而他的弟弟恩斯特並不是個積極的納粹主義者,他只是恰好是海因里希的弟弟。
或許是透過這樣的家族敘事,卡特琳的父親得以頂住「希姆萊」這個姓氏的壓力,沒有像是戈林的姪孫女和姪孫一樣選擇以結紮手術終結姓氏的存在。儘管如此,卡特琳和她的妹妹仍忍不住慶幸她倆都是女孩子,可以透過婚姻合情合理地拋棄掉這個令人壓力山大的符號。
卡特琳嫁給了當年尤太集中營倖存者的後代。她丈夫丹尼的父母輩隨著祖父母出逃後輾轉到了以色列落腳。這樣的兩家人,當初在洽談婚約,彼此見面時,最擔心的是卡特琳的父母會否因希姆萊的姓氏遭到以色列拒絕入境。丹尼的父親靈機一動,去查了特拉維夫的電話簿,發現裡面也有好幾個希姆萊,兩家人才安下了心。
這是一個可愛的小故事。然而在走到這裡之前,無論是卡特琳又或是丹尼的父母,想必都做了許多心理準備吧。他們該怎麼面對彼此?既是兒女姻親,又是加害人與受害者的後代。和解真的可能嗎?
對於卡特琳而言,和解不僅可能,而且必須。儘管如此,她和丹尼還是時時發現自己受困於加害/受害者後代的身分之中。那可能是一句不經意的評論,或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那傷害是如此的深邃,一眼難以望到盡頭。
但那不代表她們不願意試著去做些什麼來弭平傷害。或許出於對伯祖過往經歷的贖罪心態,卡特琳長大後成了一名研究政治學的學者,她的專業領域之一,便是納粹德國。即便如此,在卡特琳的父親和姑姑找上門來,希望她協助她們到國家資料館去調閱父親恩斯特的資料時,卡特琳才驚覺,她其實對自己的祖父一無所知。
那可能是源自於兒時目睹的驚人場景:小卡特琳指著照片問祖母早逝的祖父是什麼樣的人,溫和慈祥的祖母保拉瞬間淚流滿面。這樣莫諱如深的姿態,加上家族流傳的說詞,讓卡特琳在很長一段的時間內都陷入一個分裂的狀態--她知道海因里希.希姆萊是公認的惡人,知道他所有的惡行,知道祖父恩斯特是他的弟弟,但作為家人,她卻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樣的人?作為研究者,她更不知道自己為何從未想到要將恩斯特.希姆萊作為研究課題?
這是《希姆萊兄弟》寫作的動機。在父親與姑姑起了尋找文件的這個頭後,卡特琳一頭栽入了歷史文件的調查蒐集。她搜刮自家的相簿與信件、聯絡了伯祖父戈培哈特的女兒。萬幸的是,儘管帶著些許不安,但希姆萊家的第二代對此計畫卻頗為支持--儘管在紀錄片《希特勒的孩子們》(Hitler’s Children)中,卡特琳說,在書籍出版後,她和家族的關係完全破裂。
而那樣的成果是相當驚人的。《 希姆萊兄弟 》呈現了一個非常令人驚異的家庭--戈培哈特、海因里希與恩斯特三兄弟的父母,約瑟夫和安娜.希姆萊,是認真打拼、信奉天主教,細心教育三兄弟的優良父母。通過苦讀成為王室教師的約瑟夫,為三兄弟提供了優渥的生活與高品質的教育。海因里希中學畢業時,他獲得的評語是「品行端正,性格勤勉而守規矩」。海因里希甚至是個動物保育者,還曾痛斥喜歡打獵的戈林,看著鹿的眼睛怎麼還射的下手?
為什麼這樣的一個人,會成為「世紀最大劊子手」? 他根深蒂固的反尤主義、日耳曼優越主義與殘忍的滅絕手段,究竟源自何處?希姆萊家族,真的像家族傳說中的一樣,其實並不贊同納粹主義,僅僅是不得不隨波逐流嗎?透過家族文件的爬梳與重構,《希姆萊兄弟》讓我們得以深入思考品行、觀念與作為之間的關聯性。
自然,《希姆萊兄弟》並非毫無缺點。作為一本牽涉到希姆萊的家族史,首先它便不可能不將焦點集中在海因里希身上,其次則是與海因里希往來密切的戈培哈特。卡特琳一開始念茲在茲的祖父恩斯特的身影,在其中相對要來的稀薄許多--儘管她並非意圖以此遮掩祖父所參與的納粹罪行。其次,或許因為海因里希.希姆萊的罪行已經廣為人知,因此在本書中對此幾乎毫無著墨。卡特琳更關注的是希姆萊在納粹黨中的位置如何影響了希姆萊家族。儘管如此,這本作品確然讓我了解了為什麼納粹德國如此引人入勝--不僅僅因為它的統治帶來了許多人迄今難以抹滅的傷痛,更在於帶來這些傷痛的人除開他們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外,和常人印象中的惡棍形像竟是如此相去甚遠。他們是人,且有許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卻為何犯下如此的滔天大罪?如果他們會且能犯下這樣的罪刑,那麼我們呢?
看著納粹,像是看著鏡子裡你最可怖的未來。那既讓人心驚膽顫,卻也令人難以移開目光。
On this day..
- 《傑佛瑞迪佛的驚奇劇場》/傑佛瑞˙迪佛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