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The end of riddle story
男大生黃評與認識非常久但不熟的小學同學林珊辰一起去日月潭參加環湖自行車賽。黃評與林珊辰在小學時有一點過節,使得黃評一路上都在想為何林珊辰要與他一起參賽。到了當地,兩人在遊賞風光時,發現當地的石碑隱藏了一段陳年往事。隨後,黃評才發現,「往事並不如煙」。林珊辰則有可能被捲入這段往事之中,受到傷害……
本篇有入圍準決選,但出版的評審紀錄中因為未入圍決選,討論因篇幅的因素而遭刪除。在此我簡單的講一下我的看法。
這篇有我很喜歡的點,也有我受不了的地方。喜歡的部分,在於,它試圖將時空背景拉長,牽扯到歷史與地方風俗民情上,與台灣在地結合,這點令我激賞。受不了的地方在文字敘述,剛開始我卡得很嚴重,到了後半就還好。劇情部分有些漏洞,比如說男女學生去解除爆炸,這是個善良的意圖,為何要如此畏畏縮縮?為什麼不直接跟別人講,請他提供協助就好了?又比如說幕後主使者難道沒有想過萬一女學生無法騎回終點嗎?那他的計策豈不是要落空?這方面有點牽強。推理部份,石碑推理一段很不錯,但其他的部分,太多想當然耳的東西,缺乏證據的推斷只是空想。看主角空想很有趣,但如果連作者都在空想,那就很危險了。再來,佈線佈得太長,又缺乏懸疑性。比如說紙條事件,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告白,但還是拖到最後(主角甚至還搞不清楚,我的老天啊)。雖然有想要對照過去和現在的企圖在,但仍有可以進步的空間。
最後,是題名的問題。Riddle story是兩難故事,作者取名叫「The End of riddle story」亦即兩難不再是兩難,本質性上消解了Riddle story。這個構想是有趣的,但執行上不能簡單地只是給「Riddle story」一個結局,因為若如此,則本篇也毫無取名叫Riddle story的意義在。這一段話有點像繞口令,但簡而言之,就是Riddle story不是不能有結局,但這個結局必須要符合Riddle story之所以是Riddle story的原因。否則它就只是一般的故事而已。
32. 河神的法則
獨立於台灣本島的虛構原住民島嶼,內部的神話與傳說,及引發的殺機。
本篇有入圍準決選,但出版的評審紀錄中因為未入圍決選,討論因篇幅的因素而遭刪除。在此我簡單的講一下我的看法。
設定上我覺得是有趣的,但實行上問題真是多到爆炸。首先,光是殺意是由何而來就可以講很久,再來,到底是否有神的旨意?作者前後矛盾的厲害,但一切居然是在這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發展,令人驚訝。過度的翻轉讓本篇從難以閱讀升級到混亂不堪,就我個人來說覺得相當可惜。再來,對於原住民族心態的描寫也讓我很失望。建議作者深入思考國家權力跟族群之間的關係。
33. 1/3的殺人
入圍作,意見見評審紀錄。在此不再評論。
34. 0.1%的犯罪
故事描述未來開發了機器警察「福爾摩斯」,全國總共十具,搭配十個警察,在十個區巡邏辦案,因為福爾摩斯效率太高,所以警察都不被放在眼裡。後來開始發生神秘的連續殺人事件,但兇手超高效超專業,就連福爾摩斯都找不到線索破案。兇手到底是誰?
這篇的設定非常有趣,但作者基本上搞砸了這個設定,非常可惜。本篇最大的問題在於邏輯上的合理性,無論是小說中的物理邏輯,或者全篇小說的佈局邏輯,都非常的莫名其妙。比如說看到屍體就會想吐的人到最後居然是兇手,還是非常乾淨俐落的兇手?再來,為何手上明明有更有效率的謀殺工具,卻要用放血的方式殺死第一名死者?沒解釋。第二個死者是用槍去擊打後腦杓,為何?沒解釋。再來說動機,因為對機器不滿所以製造機器破不了的謀殺案,正確;但兇手的身份一出來,根本只是進一步加強機器警察的權威啊!這個動機一出來,本來要強調「人性可貴」的小說就搖身一變為幫「機器性」歡呼吶喊的作品了啊。建議作者好好思考角色之間的權力關係。
35. 末日的笑靨
入圍作,意見見評審紀錄。在此不再評論。
36.非典型英雄
一群擁有特殊技能的人,注意到一件剪頭髮的案子,在團體裡的某人也成為對象後,決定揪出犯人。最後成功捕獲犯人,並把他的「核」給吃掉的故事。
風格上是美漫皮日漫骨的組合。人物是有趣的,但故事風格怎麼看都不對。辦案的動機是為朋友出氣,這大約就是作者取名做「非典型英雄」的原因吧。只是這個「非典型」也有點「非典型」的過頭了。倒不是說不能使壞,但使壞也是有使壞的「寫法」在。以這樣的寫作方式,我不覺得它會有讀者緣。建議作者可以去看看一些角色比較乖僻的小說,像是恰克.帕拉尼克。
37. 謀殺、春天與大風吹
描述兩男一女大學生的愛情故事,最終導向悲劇。
故事架構算是不錯,但在寫作上作者似乎一直拿不定主意要在哪個地方披露多少情報,再加上人稱的運用與時序的交錯,讓理解故事變成一件苦差事。妹妹登場過晚,雖然是想要作為隱藏的第四人,但感覺起來比較像是過了保鮮期的火腿。楚然的登場我看不出來意義何在。是作為線索提供者,作為偵探或作為敘述者?
部分書寫需要再小心。比如說這句「已經過了一年,坐在對面的他,他的名字叫張向流,是最後一位知道發生什麼的人。」我第一次看到,以為張向流是最後一個知道真相的人。但再看了一次,才發現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知道真相的最後一人」。諸如此類的語言運用,在閱讀上造成不少分辨困難。這一點相當可惜。另外試圖運用野人傳說的這一點,其志可嘉,但不覺得實行上就是很牽強嗎?要如何讓鄉野傳奇具有可信度,可以再好好想想。
38. Siri代理人
警察在追查一個男人之死,警官開始與死者的手機軟體對話,企圖找出事情真相。
本篇有入圍準決選,但出版的評審紀錄中因為未入圍決選,討論因篇幅的因素而遭刪除。在此我簡單的講一下我的看法。
本篇開頭是推理小說,結尾變成科幻小說。我其實蠻喜歡讀科幻小說的,但我不喜歡這篇作品。題材頗有新意,然而故事無法聚焦,謎團相較於全篇小說,份量不甚足夠,且詭計部分破綻過多。結局讓人傻眼。
39.Piece
套房中有濃厚的屍臭味,但卻沒有屍體。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刑警不願意就此收手,還是堅持不懈的查案,最終發現楊家一家驚人的真相。
故事架構尚可,但敘述上過於混亂,多此使用為關鍵的元素卻難以取信於人。再者,濫用與錯用名詞的情形嚴重,錯字也很多。
關鍵元素的部分,比如說「屍臭味」。小說以此做為刑警追查不懈的理由,但到後來,卻讓兇手坦承他吃了「有屍臭味的肉」。一般的肉臭掉了都不能吃,為什麼人會有例外呢?況且屍毒這東西不是開玩笑的,真吃了,兇手大概也不用等警察來逮捕他就死掉了。錯字與錯用則如「狒狒揚揚」(我好像看到一堆狒狒在跳舞,頭有點痛)、「女子表情有點『莞爾』,腦中似乎不由自主出現那個畫面而感到恐懼。」莞爾的意思是微笑,更常用在「忍不住微笑」的情境上。感到恐懼的人會莞爾一笑我覺得這也蠻奇葩的。
40. 倒帶謀殺以及連環殺人魔的困擾
本屆首獎。相關評論已載書後評審討論,這邊就不多說了。
同場加映
- 第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 編號1-10
- 第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 編號11-20
- 第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 編號21-30
- 第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 編號41-53
On this day..
- 第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 編號21-30 - 2014
- 書探的法則│約翰.鄧寧 - 2011
- 白馬山莊殺人事件│東野圭吾 - 2011
- 如凶鳥忌諱之物│三津田信三 - 2011
- 刺殺傑西/安□魯多明尼克 - 2008
- 2007年回顧:網站十大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