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這本小說,但卻遲遲無法動筆寫下閱讀之後的感想。一天又一天過去了,它懸在對朋友的承諾與自我的懶散之間擺盪著,每天我都想著該開始寫了吧,每天也就這麼樣的過去了,而文章依舊沒有出現,我不知道該怎麼寫,才能表達出我讀著/讀完這本書時所想到的。而時間一直過去,我開始害怕連曾經想到些什麼的事實都會被自己遺忘。
我很喜歡這本小說,但裡面總有點一些惆悵的影子隨行。那個書寫的方式游移在類型的內外,像是一種早已熟習的食材卻變了方式烹調,於是翻轉成一個無以名之而半新不舊的味道。閱讀時一直覺得反覆地看到了哪本小說的影子(而博覽會與十九世紀的如影隨形讓我歡欣,卻也讓我疲憊),但那終究是破碎的虛影與某種攫取熟悉感的徒勞。
或許可以給這本書一個小標題,叫做「神探是如何養成的」。主角從小就一心嚮往著神探,而事情就是那麼剛好,就像灰姑娘遇見了王子的選妃舞會,主角也遇見了神探的挑選跟班學院,吊車尾似的踏上了跟班的道路。之後一連串的事件發生:同儕的死亡、老師的喪志,就像是仙女教母殘酷的魔法,推著主角往另一波際遇而去。他到了巴黎,目睹了「現代」剛剛降生的輝煌,以及在那之下揮之不去的陰影--而就憑最後那點,這本小說便帶著了一個當代的標記。我們或許如同十九世紀的群眾一般,在追憶/目睹工業革命時,會看到一陣輝煌與不可置信,但在經歷過兩百年的演變之後,我們同時承受著一種滄桑--於是回頭去看那時的小說,很容易便錯覺那是個多麼天真歡快的時代。科技依舊持續「前進」,但天底下彷彿沒有新鮮事了,思想上所有的可能性似乎都隨著在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燃燒殆淨。而在「嘲諷類型」本身也走入類型化的今天,十二神探的書寫像是另外一條小徑,一首輓歌,一種對於神探無法持續存在的悼念,於是讓這本書讀來那麼惆悵。
書不在手上,我忘了最後主角是否成了神探,或僅僅成了偵探。我很喜歡鎮長提到的「從神探到偵探」的概念,只是對我來說,那個轉換的路標不是在鴉片館,而是在於之後主角成為神探/偵探的內在淵源--他可以離開的,在結束這一切之後,他可以鞠躬下台,作回那個鞋匠之子。但他並不,他最後依舊走上了他原本渴求的道路,只是那條路如今與其說是夢想之道,倒不如說是荊棘之道。這樣的內裡毋寧是更加「偵探」式的,為了個人的理由、為了道義上的原因,與神探式的智性遊戲,相去難以道里計。
至於偵探與助手之間的關係,小說裡書寫的在我讀起來其實有種荒謬感--那麼鮮明的階級氣味洶湧而上,而我印象中的偵探與助手,與其說是跟班,倒不如說大多其實是親友(啊,當然,也有溫西爵爺和他好管家這種主僕情份、伍爾夫與受雇的(傲嬌)助手阿奇這樣的關係),只是在主角與配角的區分中,他們掉了下來。這裡面其實有著某種後設的氣味,但它隱藏在那些罪案的追索與主角的思緒/成長/追憶之中,以致於看起來不那麼荒謬。
最後我得說我很喜歡它裡面提到的那些偵探對於偵探這職業本身的思考。可預見的,它會是本引用率很高的小說(笑)。
從神探到偵探──讀帕布羅.桑帝斯的《12神探俱樂部》/鎮長
帕布羅桑帝斯《12神探俱樂部》:摧毀界線的精彩擬諷/雷斯里
On this day..
- 世界的形狀:球形季節/恩田陸 - 2008
- 哀愁的預感/吉本芭娜娜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