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有著奶與蜜的地方!」
從片頭開始,我就不斷的想到這個句子。它一直在我的腦海中不停的播放。為了夢想,寧願變賣家產,只為了跋涉到明信片上的那塊草地,那塊他們甚至還未親眼見過,就已經相信的福地。
片中不是很清楚的表達出是否這些移民者已然了解路途的可怕與絕望。但我想沒有人會明白的。就算有被遣返者的警告在先,人蛇的提示在後,這些移民也許仍然會前仆後繼的奔往。除了懷抱著的希望以外,我認為人通常過於高估自己的忍耐力也是一個原因。如片中的土耳其人一家,他們終年在乾燥的高原上生活,能明白高山上的雪到底有多冷、冬季的雪山又有多麼難以攀爬嗎?就算有人跟他說很危險,但他能明白那到底有多危險嗎?
移民者有移民者的理由。所有人都希望能夠獲得比較高的生活水準,更多的金錢收入。然而拒絕移民者卻也有拒絕移民的理由,兩相抗衡,成就了「非法移民」這個悲慘的詞語。而一般人如我們者,也只有在發生貨櫃悶死人的慘劇,或是看到路上的外籍勞工越來越多的時候,才會對這個議題稍稍有點關心。
網頁上的資料,顯示著的是已開發國家對於未開發國家的不友善以及剝削。控訴這些國家在全球化潮流中冀求廉價的勞動力,而不願幫助未開發與開發中國家,不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讓這些移民能夠正當的取得工作權利與較高的薪資,從而讓未開發國家與已開發國家能夠獲得利益。
可是事情當真簡單至此嗎?我想不致於。以台灣為例,不用說新的外籍移民了,就連本身的新舊住民之間的隔閡都隱隱的在流動,更何況是對膚色髮色可能都不同的新移民?
在課堂的討論中,同學已經指出數點為何不分國家都有限制移民的政策存在。這其中大略的可分為經濟面、政治面、社會面、文化面與生物面來探討,某種程度上,這些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相關面。而討論的範圍則限於由低收入國家進入高收入國家工作的工作者。
在經濟面的部份。由於目前的外籍勞工主要都是做本國人所不願做的工作,因此本國人會覺得社會中存在有某種程度的外籍移民是可接受的。但是一旦無差別的大量引進,則本國人會忍不住的覺得自己的工作機會被剝奪、自己繳的稅收被外國人(就算這些人已經歸化為本國籍,但仍是會被視為外邦人)享用。而外籍勞工在成為移民之後發現自己不用如此辛勞的工作也會過的很好,有社會救濟可以領,而這已經比他在原有國家的生活好很多,那麼他就會停止工作。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國引進眾多的土耳其外勞,並且讓他們入籍□國,但在若干年後,發現有些土耳其裔外勞只領政府的救濟金而不去工作,加上□國因生育率下降,故政府鼓勵生育,甚至給予津貼,於是一些土耳其人就在家裡專門生小孩。這種情況引起□國人普遍的反感。甚至會覺得受到族群滅亡的威脅,因為在路上看到的土耳其裔□國人越來越多。他們會開始想像,當土耳其裔的族群大到一個地步時,他們就會取得政治上的權力,而到時候原有的□國住民是否會反過來成為弱勢團體。這樣的憂心會使得種族主義者如3K黨趁機而起,而多數的民眾面對人數日多的「外國人」勢必也會認為這些人的主張是正確的。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也是幾乎每個接受移民國家都會遇到的。也許有人會覺得那麼就讓他取得政治權力啊,這又沒什麼,但是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放棄自己的利益的。而目前世界上的單一民族主體國家較多,會形成此種現象,除了文化因素外,也代表了人類的確存有某種程度的種族排外主義。
再者談到競爭力的問題。老師上課的時候說道,非法外勞的競爭力比起本國人民要高的多,因此廠商寧願冒著被抓到的風險(反正又不是他們倒楣)去僱用為數眾多的非法外勞。有同學談到「剝削」的問題。我想進一步的闡述為何長久下來這樣是行不通的。除了首先會使本國勞工反彈外,非法外勞在國內待久了,也會適應社會上的消費水準,進而會要求更高的薪資,但由於是非法的勞工,所以他們的要求可能不被接受,這時候就可能會產生一些社會問題,例如搶劫或偷竊等。而本國勞工之所以無法接受廠商聘用非法外勞的薪水來聘用他,除了合法(勞基法有規定最低薪資)與否的問題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他接受這個價錢的薪水,但無法供養家人。因為非法外勞多半是有生產力者才會進入國內,然而本國勞工家庭中卻不一定都是有生產力者。兩個社會的生活費的落差,也是使得本國勞工無法削價競爭的主因。或者說那麼無限制的開放外籍勞工進入,這個問題會改善嗎?我想應該也不會,因為無限制的開放有生產能力的外籍勞工進入,等於給這些外勞合法的身分,那麼僱主僱用外勞的誘因之ㄧ,便宜的薪資,就會失效,因勞基法依理應一併保障外籍勞工。
接著我想探討的是文化、社會面。這兩者其實有點二而為一的感覺。當無差別的開放外籍移民,則這些移民勢必自成區落,若是人數夠多,則可能會給原住民一種「據地為王」的感覺。因為外來住民沒有必要去學習當地的語言與文化,他們只需要生活在聚落之中。一般社會乍見此種情況,因為不了解移民的語言,無法聽懂他們在說什麼,而會升起一股警戒心。加上此種外移者初期多半是經濟力較弱者,因而受到歧視的機率就更大。與此種移民情況類似的有早期中國城。當然不是說他們受到歧視是應該的,只是這種社會「觀感」問題,並非一天兩天就能解決。而當語言不通,而外來者的社經地位持續一段時間不如本地人,那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例如暴動等就有可能應運而生。外來者會認為自己已經歸化此國,國家應該要給他們更多的照顧,而本地人卻認為這些外來者只會過來「分享」社會福利等等,這些都是隱藏的導火線。
而一旦全球無條件開放邊界,人民可自由移動的情況又會是如何呢?最好的情況是能各取所需,但最壞的情況是鄰近的富有國家也被貧窮國家拖垮,因為一個國家的貧富與他的面積不一定成正比,自然工作機會也不一定成正比,窮國人民大量湧入富國,結果有可能是富國無法提供足夠的勞力工作機會,而窮國人民因沒有受到足夠的教育,也無法去做需要知識的工作。這個情形其實單從中國的發展就可以得知。大量的鄉下(貧窮國家)農工自由遷徙到城市(富有國家),但城市無吸收這些農工,而他們也賺不到旅費再回家務農,只好定居城市成為遊民。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也成為中國政府頭痛的問題之ㄧ。而若是邊界無條件開放,以東亞為例,歸屬於窮國者有中國、北韓、緬甸、寮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尼泊爾等等,而富國有南韓、日本、台灣、新加坡。這些地區的人口要是能夠自由流動,那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假設中國總人口十三億,屬於貧窮人口有十二億,十二億中假設有勞動力的人口有八億,而這八億由於語言因素,選擇遷徙到台灣與新加坡,算各四億人口流動好了,我想不用等所有人遷徙完,這兩個島大概就直接陸沉了吧。
富國所需做的並不是開放邊界讓人口自由流動,而是必須在經濟上援助窮國。只是經濟援助往往又會牽扯到政治、宗教、民族、軍事等難解問題。例如印尼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明有豐富的資源,國際也有心幫助,但就因國內複雜的政經局勢而錯過許多發展的機會。非法移民者的旅程,並不只是單純的悲歌而已,造成這些景像的背後,其實有許多糾結難解的絲線,由許多隻看不見的□手所編織。
結尾的影像雖然令人感到哀傷,但瑞士司機與土耳其父親之間無法溝通卻能建立起來的感情,讓人感到這些問題畢竟還是能解決的。只是過程的路途可能會如冬季的雪山一樣難行。
On this day..
- 香氛筆記┃Jo Malone (2) - 2019
- 決定論 - 2005
- 翻譯筆記:共相與殊相 - 2005
- 曼□拉 - 2005
- 吸血鬼紀事/安˙萊絲 - 2005
- 喬凡尼的房間│詹姆斯.A.鮑德溫 - 2005
- 我是老鼠!│菲力普.普曼 - 2005
- 仙人掌旅館│江國香織 - 2005
- 閱讀小記:無愛紀│黃碧雲 - 2005
- 閱讀小記:愛情酒店│陳雪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