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哪裡開始寫這本書呢?是從中世紀的書、近代的圖書館,或者是從最切身的,該如何製作一個實用的書架開始?
這也許視讀者關心的層面而不同。第一次翻這本書時,正逢買新書櫃前後。因此最關心的,莫過於新書櫃的木板架子是否夠力、能否長期使用。甚至於異想天開的也想裝上小窗簾,讓灰塵進入的機率降低一些。裝窗簾或者仍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但諸如加裝濕氣調節、讀書專用的躺椅與閱讀燈等,就純屬白日夢的範圍了。擁有一間書房、完美的書架、書靠、桌椅、燈具還有心愛的書,想必是許多愛讀書的人的夢想。
甚至於,就算只是在書裡看到近乎完美的書房,也可以讓人羨艷上好幾天。我的夢中書房,場所最好是隱蔽的,在一座櫃子後或是入口在地板下都無妨。書都在開放式的木架子上放成一排--只有一排,而不是前後的兩排。下層的書櫃要略斜如書店般,可以一眼看到書名而不必彎下腰。打光的燈是溫暖的黃色、一張舒適的椅子並腳靠、高度適合的茶几與慵懶的貴妃椅。陽光與空氣從細長天窗或是地窗進出,佐以適當的配樂….如此這般一項項的加下去,直至沒完沒了。幸好,幻想是免費的。
在所有幻想裡,窗戶會從落地窗變為天窗、椅子會從地毯、坐墊開始成長,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書架的樣子。我想要一個可滑動書架,樣式就像一般漫畫店所有的,可以滑動也可以收藏兩層書。對我而言,這應該幾乎是私人書架的最終豪華版了。至於長幾公分、□幾公分才能達到最好的力矩….嗯,也許等到這座書架實體化的那天再來慢慢算也不遲。
「如果我問:為什麼書架是水平的,書是垂直擺的?這是值得探索的題目嗎?抑或是根本用不著問,因為事實早明擺在那兒了?我若問:書架上的書為什麼是書背朝外擺?個中真有玄機嗎?抑或是因為只有這個擺法才合邏輯?」
書架的樣子與書排列其上的方式,簡直有種不證自明的雍然態度在。能想像一座書架上的書通通以沒有寫上書名的那側(書背)來面對讀者嗎?能想像一座書架上的書是□排而非如今日的直排?(雖然說,考量到使用拼音字母的國家,其實排□的比較好看書名。)或者想想這個概念:鎖鏈書。看《書架》的演進,也是同時在看書的演化。
「即便書架上空無一物,我看見的往往不是書架本身,而是「沒有書存在的書架」的景象──因為書架的用途是書界定的。一間起居室裡如果沒有書架,我們不免懷疑住在這兒的人是否除了看電視之外就無所事事。諷刺的是,書架也是常見的電視節目道具。」
這通常是讀書人的兩難:你想要有個大書架,以便可以容納你過去現在乃至於未來可能買的所有書籍。然而當你真的有了個大書架,卻又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填滿它。畢竟,沒有書的架子只是架子,不會是「書架」。在買與不買之間、擺與不擺之間,有時候還挺真為難的。於是乎,只好假裝不在乎。找一個期間將滿的書櫃清出一堆書,再放入一堆書,似乎是最常被採用的方式吧。
另一個很吸引人的概念是鎖鏈書。因為書籍的珍貴(同時也仍稀少),因而需要防盜措施。然而加了防盜措施,就無法讓許多人同時在一張檯子上看書。這回輪到圖書館頭痛了。在仍缺乏人工光的過去,擺設書架的位置更受到自然光源的限制。讀書中所引,杜威的文字,有些時候還真令人驚訝於經營圖書館有那麼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書架》除了論書架外,更廣泛的觸及到與書相關的,例如圖書館、書的裝訂,還有書的本身。作者文字淺近風趣,引人入勝,這是我第一次迷上一本說物史的書。它真的十分令人著迷。
On this day..
- 奧杜邦的祈禱/伊坂幸太郎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