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角落裡的老人

jlld.jpg

  這是推理小說史上蠻重要的一本小說。□宏志的導讀裡提到《角落裡的老人》之所以成為類似里程碑一樣的小說,最主要是因為它做出兩點突破:首先是對於「犯罪」本身的態度,基本上它是無動於衷的,甚至將成功的犯罪當成藝術來欣賞,而這自然就導引至日後小說家對犯罪事件的描寫,從而引導出犯罪小說這一類型。其二是「安樂椅神探」的雛型,為日後的業餘偵探們循得一條可能的途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讓警察局長到自己面前哀求協助辦案的。


  本書篇幅三百多頁,塞進了十二個短篇故事,分別是:芬雀曲街謎案、菲力摩爾街竊案、約克郡謎案、地下鐵神秘命案、利物浦謎案、愛丁堡謎案、英倫銀行竊案、都柏林謎案、布萊頓暴行事件、總督公園謀殺案、吉尼維爾貴族系譜與柏西街神秘命案。
  其中我最喜歡的,應該是《柏西街》和《貴族》這兩個案子吧。《柏西街》巧妙的利用了伏筆,而《貴族》峰迴路轉的懸疑性頗為有趣。《總督公園》讓我聯想到卻斯特頓的小說。至於其他的短篇,我覺得似乎頗有「一以貫之」的串聯性在。
  之前有說過,最近看書會想到若換一個視角敘述,則整本書的走向可能因此翻轉。這個念頭就是在看這本書時想到的。試想,若是由十津川警部來辦這個案子….嗯,應該只會把《地下鐵》拿去辦吧,不過那個兇手是肯定逃不掉的。怎麼說呢,只能說,角落裡的老人罵書裡的警察的那些話是應該的,因為有些點簡直無法想像會被漏掉啊。
  或者這也跟時代有關吧。現代人去看以前(其實也沒多久以前)的小說,往往會第一時間的聯想起指紋與鑑識等工作。不過當時未必已經有這些技術,也無法怪作者思慮欠周。不過比較一下過去和今日報紙的文筆,或許我們可以把自己沒法當安樂椅神探的責任怪到記者身上也說不定吧。
  本書作者奧希玆女男爵(Baroness Orczy)本名蒙塔鳩˙巴斯托夫人(Mrs. Montague Barstow),出生於匈牙利。生平著名作品除了《角落裡的老人》外,尚有歷史小說《紅花俠》。我記不得是否看過紅花俠了,從小到大的大俠太多,除了金庸裡那一缸子外,還有閃電俠、蝙蝠俠、超人(?)、蜘蛛人(??),咳,再說下去越發顯得是個愛看通俗卡通的孩子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