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不流血/巴瑞科

2018770012176b.jpg

   「愛與恨,□恕與救贖,□夜裡有光。」
  這樣的句子令人忍不住動了心。這本書輕薄短小,故事場景飄忽不定,人物取的名字是為了音韻。我幾乎想要套上另一本書的廣告辭了--「他寫了一首歌,偽裝成小說」。說是歌,而不是詩,或許是因為從封面的一叢白光中竄出的是目前人類避之唯恐不及的禽類。而不被允許流血的就是鴿子。或許是因為這不像詩,比較像是英式搖滾。關於搖滾,我所知不多,不過既然每一首順耳的都被老妹說是英式搖滾,轟轟烈烈的中段與前或後略帶抒情的曲風,那麼,姑且聽之,姑且信之。


  第一部最後描寫小女孩的方式,讓人很難不想到阿涅絲。一個手勢與一個坐姿,完美合攏的雙腿與平靜耀眼的美貌合成了後來的太陽女。太陽女,這個名字帶著點南美風味,卻似乎恰好合適。
  關於事件,我知道的很多,也知道的很少。不外是一批人被另一批人殺死了,一批人的親戚來找另一批人報仇,諸如此類的故事。然而這批人與那批人到底是誰?要說,也許比較接近代數。看情形,可以帶入各種變數的函數,終究,出現的f(x)只能等於,復仇。
  有沒有另一種可能?不流血的另一種可能?遺忘太難,特別是當殺人者與被殺者的親友皆日夜反覆思量。當位置互換後,能坦然接受的人應該也不多。每每是藉口。更好的、更公義的、更和平的世界需得靠機槍來換。亮晶晶的藉口滿地,比星星更多。
  忘了是在哪裡,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說法。那人認為,世界之所以充滿了暴力,根源都是因為男性掌權。若是以母系社會發展,世界可能不是現在這樣充滿暴力的樣子。基本上我蠻懷疑的,畢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利害關係)。有利害關係就有你爭我奪,有你爭我奪就有戰爭。這是題外話。
  因為一個姿勢而生存下來的女孩,幾十年後與放她活路的男孩端坐在咖啡館,已然化為兩名老者。沒有人知道她們之間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腥風血雨。男人有著覺悟,女人有著疑惑。她們款款細談,卻又像是多年知交。
  末了的結局我很喜歡。那讓我想到□夜裡徐徐下在海上的雨。靜靜的,然而自然,然而存在。
  作者在台的譯作另有city、絹、憤怒的城堡、海洋,海(皇冠)、海上鋼琴師(原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