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白日悠光/安妮塔.□薩伊


  幾年前,寶來塢之戀在台灣上映的時候,身旁一群好友接二連三的當起了印度迷。我不愛看悲劇,然而那美艷的臉孔,誇張的歌舞,華麗的場景,高潮迭起的劇情,的確是有顛倒眾生的本錢。而華麗的民族風衣裙,叮叮噹噹的飾品,富有異國情調的裝潢,漸漸的在街頭越開越多。印度餐館也是如此,道地的咖哩辣的讓人眼淚直流,吃的過癮。而這回,終於輪到它的文學漂洋過海。
  這當然不是第一本翻譯的印度小說,也不像摩訶婆羅達那樣充滿了印度風情。它比較像是西方式的那種小說。從頭到尾都帶點那種現代味道。
         ˙˙


  書背上寫著,這是契訶夫式的小說。我對契訶夫的認識大概還不如戈巴契夫,僅僅知道他是俄國著名的劇作家,在兒童版的大百科上讀過再簡略不過的摘要故事,我想這可能不是個好作比較的經驗。
  不過為什麼是契訶夫呢?拜一下辜狗大神,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契訶夫傳世的劇作不多,但他的作品都顯示了他自然寫實主
   義的風格。在他筆下的人物都盼望快樂,也希望過充實有用
   的生活,但總是受挫於環境和本身的性格。挫折和妥協成為
   了契訶夫筆下人物的命運
。契訶夫的劇本往往被視為「生活
   中的切片
」,劇中既一般都沒有形成戲劇動機的因,也沒有
   磅礡的史詩故事,只呈現生活中本來的面貌。
簡單的情節都
   只像是全劇的一個背景,都被掩蔽在不易理清的人物關係中
   ,但這些簡單的情節都有助於整體效果的砌造,總予人真實
   和自然的印象。

       —摘錄自契訶夫
  這恰恰乎就是這本書的寫照。緩慢的情節,片段的回憶,總是靜靜的--彷彿就算描寫的是撼動了整個印度的故事,這個國家本身仍是靜靜的坐視它的崩壞;彷彿這個家庭已經預見了分崩的未來,然而也只是靜靜的等待那一刻的來臨。它本身是一個圓,週而復始的敘事層層疊疊的累積起印象,像日光,一絲絲的透過葉子而疊出鮮嫩的□、緩緩的,隨著季節轉變,再疊出滄桑的黃。
  你甚至可以說它是無聊的故事。無聊。場景就在那個破舊的家,就只是漸漸崩壞的家。然而也因為如此,它所描寫的細節就更加的具有力量。裡面有個地方,描寫了敏和塔拉穿了兄弟拉賈的衣服,那些男裝讓敏、讓塔拉意識到權力的來源,意識到原來僅僅靠著這身衣服,拉賈就可以到她們無法到達的地方--那真是我看過最精采的自覺描寫。甚至可以說,在這之前的糾葛對我來說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讀到了這個章節,那就像是一片青草地上的一隻蝸牛,珍珠般的蝸牛。
  離題一下,之前書林出版了一部書,第二十二個妻子,在講一位女子成為印度蒙兀兒王朝掌權皇后的故事。故事很精采,我一直在期待第二部。這本書裡也有提到她。除此之外還有提到一位女蘇丹的故事,真是令人好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