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的最後一集。中間漏了很多集沒看,也許等開學看借不借得到吧。
這本書延續著「大笑的警察」憂鬱灰色的基調,然而也明快多了,我想是因為書中那個不穿胸罩的女人吧,我跟貝克一樣,看到她就覺得很愉快。
先岔個題。提到不穿胸罩這件事,就讓我想到一個朋友,每年被丟到美國看親人時,她最大的快樂就是上街不穿胸罩,也不會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然而一回到台灣就不行了。胸罩不只要穿,還越挺越好、越集中越好。不穿胸罩的女人像是哪來的奇怪女巫,總會在路上招人指指點點。醫師(還是哪來的美體機構?)還會上電視恐嚇:睡覺不穿胸罩,胸部會外擴,提早變成老女人。
有個網友說的好:外擴跟得乳癌,你覺得哪個比較嚴重?不過我是覺得很多人會勾外擴嚴重吧。
這是不時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小小歧視。無能抗拒,也無以迴避。穿或不穿之間,說是自由選擇,那是一個雖不荒謬卻也可笑的字眼。
在書中可以看到台灣,也可以看到蔣介石。這兩個字眼讓我恍然的從瑞典回神。書中嘲諷,那是極端右翼的法西斯主義份子;書中也提到,高掛著毛澤東的畫像,共產主義、左派份子,卻也被同屬左派的政府給跟蹤圍剿。
於是我了解書名也了解故事,卻不了解要如何避免跌入這樣的泥沼。右翼左翼,到了極端難道不都是恐怖份子?我知道他們如何看待白色恐怖,但我不曉得他們是如何看待六四天安門。是否會感到幻滅?就像我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價值觀的崩解。我也不曉得他們會如何看待切格拉瓦與毛澤東通通成為資本主義與法西斯政權所消耗的圖騰。他們會不會因此走向虛無主義,還是依舊熱血熱情?他們能不能夠向我解釋,為什麼可以理直氣壯的提起抗日戰爭,卻只能畏畏縮縮的研究228事件,還不時要加註一些中性語彙避免政治聯想(不過那終究是徒勞無功的,只要聽見研究的題目,標籤就像導航系統一樣直直的往身上摔來)。為什麼因南京大屠殺而仇日是正當的有民族大義的行為,但因228而仇視外省人就是撕裂族群?說到底,不都是歷史仇恨嗎?
書裡提到越戰。終究那是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之外的。然而相信共產主義就能避免法西斯主義出現嗎?照著歷史,我想只能說,任何一種理想都抵擋不了現實的腐化,這也造就了虛無暗殺團體與睡不著覺的情報員能夠優遊自在於每一種語言裡。因為終究,除了權力,他們從不說別的話語。
我幾乎要相信腦髓地獄裡的話了:我們的一切進步都推著我們往虛無之中邁進,生於自然的人類逃離了自然,並且要在不自然之中生長才覺得自然。
我不懂的事情太多。而反正總是會有我懂不完的事情出現。
「恐怖份子」中的恐怖份子正是虛無的代表。左派的政府迎接右派的高官來訪,要費心思去防止虛無主義暗殺右派高官,雖然後來,很諷刺的,死的不是他,刺殺也未成功。而成功的刺殺是來自另一種虛無的小妞,像是一九八四裡那個高貴的野蠻人。她自逐於體系之外,然而體系卻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報復。她憤怒,因此她毀滅。
我忍不住要將這本書視為一種模糊的寓言。
今天中午跟好友聚餐的時候,提到了就業方面的問題。聊著聊著就說到了高雄某家船運公司會派人到斯□哥爾摩。才剛看完馬丁˙貝克,對這五個字馬上就有反應,又聽說這家公司已經存在約二三十年了,是很大的海運公司,就猜想,或許這和恐怖份子裡提到的那家台灣船運公司是同一家吧。
很有趣,現實進入小說,又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
On this day..
- 2015.08 泰國清邁、拜縣 day1 出發與抵達 - 2015
- Double Down—以小博大的勘繰郎/西尾維新 - 2007
- 已婚男人/愛□蒙˙懷特 - 2006
- 我們選擇的告別/馬可˙山□森 - 2006
- 讀書 - 2006
- menu捲軸追加成功 - 2005
- 鬥犬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