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好書圖,故重貼舊文
從以前知道書名的時候,就很想一睹本書的廬山真面目。實際上看完了之後,還是有一種神秘的感覺,譬如說為什麼書名要叫□濱神秘骨牌此類的。□濱是地名,神秘是懸疑,然而骨牌呢?
故事從一個讀者投書開始,也以讀者投書作結。由於是「投書」,因此可以巧妙的將視點在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之間變換而不會令人感到突兀。
作者的氣氛營造普普。不是□溝正史式的詭異,比較接近小川洋子的懸疑,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的聲響好像一直回盪在書頁之間。不過到了末尾,結局的地方有個場景寫的非常的富於吸引力,跟之前的氣氛相比,那種恐怖的感覺像是可以壓倒一切的強烈。那大概是我最喜歡的一幕吧。
對於作者描寫的書中人心理與反應老實說不太能夠理解。這應該算是國情差異嗎?或者是書中人的偏執簡直超乎我的想像,日本小說普遍的陰濕氣息應該都是來自這股偏執吧。比起謀殺,這種對於某事超乎想像的執著更令人害怕,也許這也就是為什麼東方的怨靈總比西方的惡鬼來的要嚇人的原因。
書中提到了藝術家荒唐的行徑,並將之解釋為為了刺激創作靈感才做出這些令人髮指之事。對於這種解釋我完全不能接受。一個藝術家若是墮落到需要靠著極端的踐踏他人生活才能創作,那麼他的才能也不過爾爾。若是故意設計他人落入陷阱之中,並有計畫的紀錄下對方的反應才能創作,那麼這也不應該稱自己為藝術家,充其量是個惡毒的紀錄者。這種行為和抓到一隻貓加以折磨並紀錄的死小孩有什麼不同?
如果要為本書挑一個缺點,那我大概會說死的人不對。不過這是故事結構性的問題,似乎也沒得選就是。
On this day..
- 一把雨傘給這天用/威廉.格納齊諾 - 2007
- 無止境的殺人/宮部美幸 - 2006
- 數位密碼/丹˙布朗 - 2005
- 魔女死之屋/筱田真由美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