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我的名字叫紅/奧罕˙帕慕克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平裝 544 頁
版本: 第1版
ISBN: 9867537793
出版社: 麥田出版社
出版日期: Jun 1, 2004

  借了這本書後沒多久,就傳來帕慕克成了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消息。後頭預約的人一下子從兩三個繁殖到十六七個。是該慶幸心血來潮的時機好,不用排隊慢慢等呢,還是該難過諾獎得主的預約數比不上《風之影》啊?


  之前已經先看過了帕慕克的《白色城堡》。雖然覺得好看,不過重重訊息之中,我能解出的顯然相當有限。這回看《我的名字叫紅》,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有同樣的感覺。雖然看的時間拉長了許多,因而有比較多的空間得以思考,但《紅》承載的訊息量又較《白》要多上那麼多。而散漫的點要凝結成晶,需要的不只有時間,更需要壓力。既無時間又無壓力的我,大約也只能簡單記一下現在仍留在腦海裡的片段感想吧。
  首先是帕慕克選擇了細密畫家/繪畫這個主題來書寫。與書寫本身的對應。帕慕克所選擇的「形式」也像是與細密畫本身有某種呼應一般。他運用各種第一人稱交叉敘事,感覺起來就像在看一幅畫,而畫中的人事物各自以各自的立場發聲一般。以《逮捕耶穌》為例這幅畫中,耶穌、猶大、門徒與衛兵各自有各自的立場,若以《紅》的筆法,大約就會出現「我的名字叫耶穌」之類的章節。
2.「紅」的意義。
3.多重觀點下構成的敘事與觀看立場。
4.文化衝擊。
5.家族史與國族史。
  《我的名字叫紅》是本好看的小說。不過也是較需要花力氣進入的小說。除了對伊斯蘭文化較不熟稔外,多重觀點造成剛開始閱讀時難以融入情境,我想也是個原因。這本書的前三分之一我看的很慢,因為要花時間弄清楚人物之間的關係。然而中後段就精采了,簡直有些難以釋手。沉迷在那些片段的文字之中,就像老細密畫家沉迷於片段的細密圖畫之中。


這篇文寫於2006.11.18。當天寫不完就擱著了,後來也就懶得繼續補充什麼。中段的小標本來各自會發展成一個段落。或許等哪天重讀此書吧。謹此註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