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肅清之門》的感覺應該算是痛快吧,特別是不去正視那些學生背後扭曲的家庭與社會及其價值觀,而用「人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觀點,那書中所說的,或許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心聲吧。私刑固然不是正當的行為,然而就如同「義賊」一般,偶爾也會讓人忍不住鼓掌叫好。
比起類似的小說《大逃殺》來說,《肅清之門》從名字感覺起來的肅殺之氣就重了一些,故事中的理由也不再是荒謬的令人目瞪口呆,而是現實的讓人無法喘氣。如果說《大逃殺》是藉由三年B班的遭遇來隱喻二戰的日本、當下的升學制度,那麼《肅清之門》或許可說是揭露了在嚴管與放任之間,教師與學生的無所適從吧。
《肅》中的學生們,明顯的缺乏同理心與想像力,難怪老師要說那是二十一世紀產下的怪物了。以我個人的觀點來說,現在的傳播媒介太過發達,廣播、報紙、電視、電影都是那樣直覺便利的價值觀,而在螢幕上,血腥殘暴被塑造成為英雄形象與賣座的保證,看久了,人於是對他人的痛苦無動於衷,甚至覺得「也不過如此嘛」,於是要求更多的血腥。
但是當他們親身經歷的時候呢?痛苦才會成其痛苦,然而這一切都明白的太晚,對於他人的傷害已經造成。成為「怪物」,我覺得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想像與感受的能力吧。
本來,如果那樣說教的文字太多,難免讓人覺得厭煩(然而這卻又是很難停下來的一個題目啊),不過我覺得作者將篇幅控制的還不錯,說教、攻堅與殺人之間的節奏處理得很不錯。雖然說,一個中年的女老師要在短短一個月內進化成一個熟練的女殺手還是有點扯,不過至少作者提供了一個不□的解釋。
On this day..
捷克驚魂夜(5/30) - 2007
- test - 2007
- 石猴子/傑佛瑞˙迪佛 - 2006
- 誘惑 - 2006
- 博士熱愛的算式/小川洋子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