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書隨筆

紙房子裡的人/卡洛斯.M.多明格茲

53z6y73xu32k7bp6.jpg

  很難以想像將一本本珍愛的書籍以水泥封砌的心情。頂多有些時候看到四面的書籍,感到一股出清的衝動罷了。反倒是不難理解費盡心力編成的書籍目錄毀於一旦的情形,雖然我的目錄到現在還只是N分之一的半完成品,但之所以會一直停留在N分之一,除了因為有些書無法恰當的歸類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那樣繁雜的建檔工作讓人望之卻步。我書不多,尚且如此,何況書多的能拿來蓋整棟房子的卡洛斯?


  與閱讀有關的主題,向來容易引起讀者的注目,像《查令十字路84號》、和《一座孤讀的島嶼》那樣的書。我覺得多半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這些讀者總算找到了在茫茫人海中有同樣感覺的人,而她們以或樸實或精緻的文字將那些無法輕易透過語言分享的感情轉化成讀者們最熟悉的媒介,透過那樣隱隱的達成了交流,彷彿在保證你並不孤獨也不是那麼怪異--反正,總有比你更癡、更怪異的人們在。
  同時,她們所提及的那些感情,對於讀者來說也是無比的熟悉,或者是渴望,總忍不住會心一笑「是啊,的確是這個樣子的」。例如《紙房子裡的人》所提到的,讓客人有充分時間瀏覽自己的書架、保存難得再翻一次的書的熱情。那是不分閱讀類型都會出現的感受。
  讓我特別有共鳴的,是在□加多所討論的「走道」之前一段。他是這樣說的:

「一張書頁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畫。字裡行間的文字遊戲,一行一行的排列,一個個小字母,從母音到子音,依據它們本身的旋律和組成的規則被重複書寫,和整體文字的畫面是息息相關的。例如選擇的字型,版面配置,天地的□窄,紙張的厚度品質處理,頁次要靠右邊或是中間,許許多多細節都會影響一本書的優劣。」

  這話我再同意不過。排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會對書籍有所影響,有些書也是一照眼決定了買或不買與對其的預期評價。然而隨著書寫媒介的進步,排版也不僅僅是影響了對於書的觀感而已,更進一步的,我覺得連網站的排版也變的重要起來。看一個網頁的排版,很快的就能知道是入口網站、(哪種)個人網誌或是商業網站,就和看書的排版與封面一樣。所以我每次換版型總是要修改很久,原始的版型必定只有一部分是我要的。而對於目前這個版型,最大的不滿就是間距過密,只是很遺憾的還沒找到更改的原始碼。也容我在這裡說,我覺得《紙房子裡的人》天太窄,而地太高了。
  而□加多所說的,「累積、堆砌一個圖書館就是累積生命,不單純只是零碎書籍的加法而已。」也是當我在環視房裡的書櫃時會出現的想法。差別僅僅在於有些時候我會覺得,這些書簡直是塞任的化身,而我是不由自主的水手。
  本書的插畫家彼得˙席斯對於國內的讀者來說應該不算是陌生的人物,格林文化出了他六本繪本,還有一些插畫作品,風格細膩而繁複。關於他的生平,請看這裡。提到插畫家,順帶一提布赫茲,我好喜歡他。
  《紙房子裡的人》篇幅不長,整本書也才一百四十頁,而有七分之一的篇幅是推薦序與導讀,又有細膩而富想像力的插畫,是很好讀的作品。
  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要仔細的去推敲,其間的深度也蠻令人咋舌的,光是和《陰影線》之間的關係就能討論半天了吧。我忍不住想要引述某位網友評有栖川《月光遊戲》之語:「當初拿到本書,最讓我感動的竟然是篇幅只有「短短」三百頁啊!多久沒讀到頁碼維持在 2XX的書啦。清流再一!」我也想說,多久沒看到篇幅只有短短兩百頁不到又有內容到讓人想哭了書了啊,何止是清流,簡直就是波瀾壯闊的瀑布了啊!
[emoji:e-196]Peter Sis的網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